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五十五篇:中

 第五十五篇:中

古聖相傳,只是一個中字。不偏不倚,中之體也。無過不及,中之用也。

堯曰:允執厥中。夫執中,兼動靜而言也。靜則執此中以存心,動則執此中以應事。

允者:信也。有因時隨事,自然執中,無一毫勉強間斷之意。

舜曰:惟精惟一。灼見元微曰精,始終不二曰一。言人必有惟精之見,惟一之守,而後可以執中。

允字內已該此意,恐人不解,故益明言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有念,人心也。無念,道心也。言人心易熾,而道心易沒也!此言危微之機以惕人,欲人之慎於執中也!

李延平危坐終日。以騐夫喜怒哀樂未發以前。氣象何如?而求所謂中也!如是者久之而知天下之大本,真在乎是也!

故曰:學問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體騐天理。天理若見,人欲之私,皆消退矣!

李清菴曰:此中非中外之中,非四方之中,又非在中之中,念頭不起處是也!

易曰: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白鬢老人曰:

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清菴此語,可謂畫龍點睛之手。

延平先生終日危坐,以騐夫喜怒哀樂未發以前氣象,正是允執厥中。日久功深,則人欲變為天理,妖精盡化如來,功夫全在洗心退藏。


         

覚明淺釋五十五、中

    古代聖賢的承繼相傳,只是一個「中」字。

    不偏不倚,是中的本體呀!無過不及,乃中的作用啊!

    聖人堯說:「允執厥中。」

    這個執中是兼顧動和靜來說的:靜時執此中用來存心;動時執此中來應對各種人和事。

    允就是信呀!如果能夠做到因時因地隨緣處事,便自然執中,且沒有一毫勉強間斷的意思。

    聖人舜說:「惟精惟一。」

    (對於「惟精惟一」兩種解釋:

     一、網絡解釋為精純專一。

     二、覚明認為古之儒者或修行人,從蒙童時代起即讀聖賢書,修身養性踐行聖賢言語,其遵循的

     即是儒家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且用洗心退藏於密的動

     靜修煉來實現之。而要實現洗心退藏,必須固元精、累元氣以提供元神強大的能量支援。

     因此「惟精」可理解為:儒者或修行人只有將自己的精固不漏,方可氣足神旺!「惟一」可理解

     為:要想保全欲動即洩的「精」,則惟有達到「ㄧ」之無欲之境方可。)

    修行靜坐達到腎與命門灼熱,而現出的至細元微的能量,叫做精或叫元精,元始先天之精,即人在無欲狀態下出現的陽氣充沛,丹田暖熱、兩腎發熱現象…非踐行實修者難窺其貌;始終不二叫做一。告訴人們必須要有充沛「精炁」,始終執守無欲這個 「一」的境界,然後才可以達到「元神」的執中。

    「允」(信)字內,已經藏有惟精惟一的意思。又擔心人們不理解,因此更加明白地告訴說:

    「人心即識神,永遠是為滿足一己私利而工作,因此會不擇手段爭取,危險就藏在其中了;

    道心即人的元神(真人、仙、佛)是無私無欲,本來就是微妙玄奧的…」

    有念頭產生是人的妄心呀!沒有雜念生起是道的本心呀!

    這是告訴人們:

    人心是在向外追逐過程中潛藏危機,且容易變化無常的呀!

    道心卻是在向內反觀時靈妙玄奧,且容易隱沒不現的呀!

    上述所言: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天機,是告訴人們要小心警惕二者的微妙關係。從而達到做人要慎於執中呀!

    李延平先生正襟危坐終日(古之儒者靜坐的方法),用來檢驗他的喜、怒、哀、樂,諸般情緒沒有產生或沒有爆發前,狀態是怎樣的,而希望達至所謂的中呀!像這樣修煉下去,久久持恆則天下的根本之道,便真的掌握在他手中了啊!

    因此說:做學問不在多說。只要默默地坐下,將心地打掃乾淨去體驗天理。一但天理顯現,則人欲的私心,全都消退了。

    李清菴說:這個中不是中外之中,不是東西南北中之中,也不是身在其中的中,念頭不起時就是「中」了。

    易經裡講:聖人用此念頭不起來洗心滌慮,退藏於密戶。(指父母精卵結合前的一點靈性,或存於玉堂關與幽門區域。)

 

白鬢老人說:

    「念頭不起處就叫做中」。李清菴真人這句話,可是畫龍點睛之筆。

    宋儒李延平先生,終日靜坐洗心退藏,用此方法來驗證他喜怒哀樂沒有發生以前的狀態,正是允執厥中。

    日久功深,則將凡間欲望的人心,變為天理無私的公心。即便是妖魔鬼怪也全都化作了如來!

    而要實現上述目標的功夫,全在靜坐洗心退藏於密!


覚明居士:

古聖相傳只一中,不偏不倚本體充;

無過不及作用是,允執厥中應事周;

執中動靜分陰陽,靜以存心天理究;

動則由中應諸事,因時隨緣允信豐;

無滯無礙無勉強,惟精惟一持恆躬;

灼見元微精堅固,始終不二得一終;

聖賢告誡人心危,易熾易變無常凶;

道心微妙常隱沒,無念覺察方顯蹤;

效仿延平日危坐,喜怒哀樂未發中;

久之天下大本得,天理盡現人我空;

若然問中在何處,非中非外四方衝;

非在人中難尋覓,念頭不起即中庸;

通達中字須靜慮,孔門心法了於胸;

蓮出淤泥而不染,紅塵歷煉般若功;

磨得人欲變天理,妖精盡化如來擁;

功夫無他念頭止,洗心退藏密行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貫通三教養真集 【後記】

  【後記】                                     覚明居士       《 貫通三教養真集 》 淺釋,經過近四個寒暑的潛心釋義,終於成書了!      在這數年時間裡,我幾乎每日與隱士養真子對話 …      由於 《養真集》 成書於近三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