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十二篇:思

人心要死,其機貴活。死謂死其欲念,活謂活其理趣。
夫思者心之活機。
無邪,其綱也!
九思,其目也!
思道為正,思物為邪!
道。我固有之也!思我固有之道,思即是道。思到妙處,灑然會心,優游悅怡,始可謂之自得!    
若思索雖深,心氣耗竭。縱有所見,非自得也!
不思而得者,聖人也!思則得之,賢人也!
不思不勉之謂誠,即赤子不學不慮之良知是也!擇善者,擇此不思不勉而已矣!
人心有七孔,多為血絲所錮。如要開通,非學思不能。
思有鑽研之義,學有印證之功。思學兼用,何道不得!
理有未通者,如面牆而立。思如牆上鑽穴。鑽得一穴,透得了一穴之明。先小後大,久則并其牆而去之,則豁然大通,無復障礙矣!
禮云:儼若思。儼則不茍,若則不苦。不茍不苦,可謂善思矣!
君子思不出其位,謂之思。但出其位,則謂之念。思是入道之門,念是障道之根。

白鬢老人曰:
儒曰思,釋曰參,道曰悟。皆用心求道之名也!
少年要用心,中年要養心,老年要息心。則功夫得其當矣!
儒曰化,釋曰了,道曰得。則功夫無可用矣!

    
覺明淺釋十二、思
    人的心要死去,但是它的機能和功用卻須活潑自在。
    死是死去心裡的欲望及雜念;活是活出心與理通達的趣味快樂!
    這個思啊!是思心的活潑潑與理之相融。沒有邪念是心的綱領;九思是心之目的啊!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其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視勿言,非禮勿動…
    心裡思道為正思;思物則為邪念。
    道是我原本固有的(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心裡時刻想著這固有的道。當思到一定程度,忽然心領神會,悠游喜悅之至。這才可以說是自得其道。
    如果思索雖然深刻,卻心氣耗盡。即便有所見地,也不是自得啊!
    如果不刻意去思而得道的,是聖人啊!通過思而得到道的真諦,是賢人啊!
    不思也不勉強去思的叫做誠,也就是嬰兒沒有學習、沒有顧慮的天賦狀態!我們要選擇的,即是選擇這種類似嬰兒不思考、不勉強的狀態而已。
    人心有七個孔,大多被血絲縛住。如果要開通此七孔,非要通過學習、慎思明辨才能達到。
    思,具有鑽研的意義;學,則有印證真偽的功能。將「思」和「學」結合運用,還有什麼道不可以得到的?
    理如果沒有弄懂悟通的,尤如面對牆壁站立。思就像在牆壁上鑽洞孔。鑽通一個孔,便可透過洞孔見到由此透入的光明。繼續由小到大,時間長了就可以把牆鑿開扔掉,自此便可豁然通達,再也沒有障礙了!
    禮記說:任何時候都不可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端,說話要謹慎。恭敬端莊,思便不會隨便馬虎。如此一來便沒有苦惱。不隨便馬虎且沒有苦惱,可以稱為善于思考了!
    做君子或修行者的思不超出道之範疇,稱為思;一旦超越道的範疇,就叫做念頭。思是進入道的大門;念頭卻是障礙進入道的根本!
     
白鬢老人說:
    儒家說思;佛教稱參;道家叫悟。這些都是用心去求道的名稱啊!
    少年時代要用心;中年歲月要養心;老年時光則要息心。如此功夫的使用便恰如其分了。
    儒家稱為化;佛家叫做了;道家謂之「得」。
    達此境界則功夫就沒有必要用了!

覺明居士:
修道錘鍊一真心,人心不死道難生;
萬般欲念直須了,性理要活趣味增;
學道修行思須曉,思字裡面藏理真;
循序漸進如鑽孔,由小至大蒼穹空;
入道之門思本位,若然出本雜念稱;
無邪九思道固我,妙道得處怡然豐;
赤子之心常存有,思學兼用事理充;
儒思佛參道要悟,學化了凡得一中;
恭敬莊嚴思無苦,除卻妄念當下擁;
學人若得思參悟,三教一理大道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貫通三教養真集 【後記】

  【後記】                                     覚明居士       《 貫通三教養真集 》 淺釋,經過近四個寒暑的潛心釋義,終於成書了!      在這數年時間裡,我幾乎每日與隱士養真子對話 …      由於 《養真集》 成書於近三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