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二十一篇:物

第二十一篇:物


萬物之有生於無,凡人之情著於有。

能究常無固難,常無其有更難。

人要欲立常無之地,必主以性。主以性,則未始有物。己忘而物自化,物雖滿前,常歸於無矣!

龐居士曰:但自無心於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人有妖人,物有妖物,皆能迷人。彼豈能迷人哉!還是人自迷之也!

百字碑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見物之美者,而生一愛念。此心便為他引去,即是迷了。

看透一物,不受一物之迷。看透萬物,不受萬物之迷。

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天下事事物物,自有個停停當當底道理,一毫私意用不得。故曰天下何思何慮?

是故君子就事了事,而不生事。因物付物,而不著物。

程伊川曰: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己一個身與心,卻不要好。茍得外物好時,而不知自己身與心,已先不好了也!

今夫人房舍衣服、飲食器皿,多恥不如人。至於學問不如人、良心不如人,却不知恥。抑獨何哉?弗思甚也!

 

白鬢老人曰:

己忘而物自化。可見內因有己,外纔有物。

內己若忘,外物自化。

世人棄真覓假,尚曰予智。

 

覺明淺釋二十一、物

    萬物的有都是從無中生來。凡人情感卻執著於物的有。

    能夠探究長久不變的無,固然有一定難度;而探索長久不變的有則更難。

    人如果希望站在常常沒有的角度考慮問題,心必須放在真性上。

    關注真性則不會執著於萬物的存在。

    忘記自己,萬物自然就沒有了。那怕萬物(房子、車子、諸般金銀財寶等等)堆滿眼前,就好像沒有存在的一般。

    龐居士說:一個人只要心不關注在物上,那裡怕萬物(如金錢珠寶、高官厚祿)經常圍繞身邊。

    人有像妖精的人,物有似妖孽的物,都能夠迷惑人。他們真的能夠迷人麼?還是人自己被迷惑了啊!

    百字碑說:用不變的真心來處理事物,處理事物要不被迷惑。

    見到漂亮的物品,從而派生出愛戀。這顆心便被他帶走了,也就是迷了。

    看透一物,則不會被該物迷惑;看透萬物,則不被萬物所迷惑。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的方法,就像夢中幻象和泡沫裡面的影子;又似早晨的露珠及雷鳴閃電。應該這樣去觀察才對。

    天下的事事物物,都有一個適時存在的道理。一私一毫的私心參雜不得。因此說天下有什麼事情好思考好憂慮的?

    有智慧的人是就這件事處理這件事,而不去分析推理派生出其他的事情來;因這件物而付出這件物,而不執著於這個物上面。

    程伊川說:人對於外在讓自己身心付出代價的物質、名聞利養、毀譽稱頌等,事事都要求完美;只有自己一個身體和心靈,卻不要求完美。即便得到外物的好時,而不知道自己的身與心,已經在這之前就不好了啊!

    今天的人對於房子、衣服、飲食、器皿,總是覺得羞愧沒有別人的好。而對於學問如不如人,良心如不如人,卻不知道羞恥。

    為什麼會這樣呢?實在費思量啊?

 

白鬢老人說:

    忘掉自己而萬物自然化作虛無。可見內在因素是有自己的存在,外在才有萬物的顯現。

    內在自己如果沒有了,外在的萬物也就自然沒有了。

    世間人放棄真實尋覓假象,還自得意滿地說我聰明。


覺明居士:

萬物之有無中生,執有失無喪本真;

縱觀世間痴物眾,唯美逐物忘自身;

終日但將喜好攢,物壑難填捨命掙;

未達魂牽夢繞己,既得漠然覓更新;

真常應物自不迷,夢幻泡影離合分;

人之吃喝拉撒睡,五字簡滿樂盈生;

爾今參透萬物理,無憂無慮返視聽;

棄假覓真物自化,物我兩忘怡然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貫通三教養真集 【後記】

  【後記】                                     覚明居士       《 貫通三教養真集 》 淺釋,經過近四個寒暑的潛心釋義,終於成書了!      在這數年時間裡,我幾乎每日與隱士養真子對話 …      由於 《養真集》 成書於近三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