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二十四篇:魔

 第二十四篇:魔

日月晦蝕,皆為魔障。遇一番魔障,當生一番智慧。惟生一番智慧,更得一番進益。若不以智慧照破而生煩惱,則大事壞矣!

嘗入寺中。見四金剛降八怪,此降魔之象也!及進大殿。見佛端坐其中,此洗心退藏於密之象也!

或問一佛二菩薩,其義云何?

曰陽之數奇,陰之數偶。世人只知獨修一物,豈知得同類而成乎?

修行之人,習氣難忘。要學主靜。一切情識,在將忘未忘之際,故有諸魔發現。順則令人貪愛,逆則令人恐怖。應當觀察,勿令此心墮於邪網。常念惟心無外境界,豈有自家愛怖自心耶!如是照破,境界自滅。

概聖道不明,邪說蜂起。自心迷亂,妄稱教師。是以山精鬼怪,皆得乘隙。飛精附人,假稱是神。無知愚人,遂信為真。同其煽揚,愈說愈神。大家著魔,終不省悟。生作魔民,死作魔鬼。嗚呼哀哉!不可救也!

玄釋二門多魔事。不知對治,每成顛症。皆因見理未明,強制其心而然也!惟儒無魔事。蓋格物致知之功,施之於先也!

 

白鬢老人曰:

大凡學道之人著魔者。皆因認理不明,驟學二氏。瞎煉盲修,多受此病。

惟儒無魔。蓋格物致知之功,施之於先也!誠哉是言。

鳥巢禪師云: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可見總是妄念為之。


 

覺明淺釋二十四、魔

    日月的暗淡和盈缺,都是魔的障礙。遭遇一番魔的障礙,應當增加一番智慧;只有增加一番智慧,才能有更大的進步與收穫。如果不用智慧觀照破除魔障,反而生出煩惱,那就壞大事了。

    當我們進入寺廟中,見到四金剛降八怪。(四金剛亦叫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白色身體,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青色身體,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紅色身體,手繞一條龍;北方多聞天王,綠色身體,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是中國佛教護法神。)(八怪指八大金剛:ㄧ、青除災金剛;二、辟毒金剛;三、黃隨求金剛;四、白淨水金剛;五、赤聲金剛;六、定除災金剛;七、紫賢金剛;八、大神金剛。這是降伏魔障的象徵啊!

    及至進入大殿,見佛端坐中間,這是洗心滌慮退藏於密竅的示像啊!(非實修實證者難以通達,此不贅述。)

    或許要問一佛二菩薩,其中所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告訴你說:一乃陽數為奇;二為陰數為偶此中含有周易八卦陽卦中,震坎艮三卦。此三卦均以陽(太陽)變化為主,故有一陽二陰,陽為主,陰為輔,陽為君,陰為民,故陽一君二民,陽剛之氣上升,正人君子之道也。修煉是修陽氣,暗喻修煉之正途。世人只知孤修獨煉,哪裡知道獲得同道共修而成就的奧秘呢?

    修行的人,由於過去的習氣難以一下子忘掉。學習靜心功夫。所有的情感與認知,在將要忘記和還沒有忘記的關口,會被諸魔發現。

    諸魔會順應變化美好的幻象,令修煉者產生貪愛;也會逆行各種恐怖幻景,令修煉者恐懼害怕而遇險!

    應當觀照覺察,不能讓這顆心墮於邪魔佈下的幻網。要時常思念除心以外沒有別的境界,哪裡有自己喜愛或者恐懼自己的心呢?

    依此方法觀照打坐,則各種境界,如山川河湖、花鳥蟲魚、仙佛境、魔鬼鄉等,自然消失可嘆呀!

    可嘆呀!可嘆!如今聖賢之道不明,邪教邪說蜂起。自己心中都迷惑錯亂,卻狂妄地稱自己為教師。以致於山精鬼怪,一齊得以乘隙而入;飛精(妖精)附體,假稱是神仙。無知愚人,信以為真,並且與之一起共同吹捧傳播,愈說愈神!

    大家著魔,至死不悟。活著做魔的子民,死了亦為魔的鬼魂。實在悲哀呀!無藥可救啊!

    道家和佛教信眾多有魔事出現,如果不知道對症治療,往往成為瘋狂顛症。這都是因為對於事物的理沒弄明白,強迫控制主靜淨心禪定,而出現的副作用啊!

    惟有儒家沒有入魔的事情,這是由於窮究事物原理而獲得認知的功夫,已經在做淨心功夫之前就完成了!


白鬢老人說:

    一般來說,學道的人之所以著魔,都是因為對於理認識不明。一下子便學道學佛,瞎煉盲修,因此多患此病。

    惟獨儒家沒有魔,皆因格物致知的功夫,在靜心之前已經做好了,這話說得極是!

    鳥巢禪師說:「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

覺明居士:

日月晦蝕妖魔生,經一魔障智慧增;

智慧增兮道行長,若無智慧煩惱興;

煩惱生兮大事壞,恐入魔窟難脫身;

觀寺金剛降八怪,護法驅魔碧眼睜;

佛祖端坐瑞相現,洗心退藏密意通;

或問一佛二菩薩,陽奇陰偶同類修;

修者諸般習難忘,驟學靜心魔易侵;

順境使令生貪愛,逆象致人悚懼驚;

若然無有照妖鏡,心墮魔網禍非輕;

常念惟心無外境,照破瞬間息恐欣;

慨嘆聖賢道不明,歪理邪說惑眾親;

自心迷亂妄稱師,魑魅魍魎害人精;

真假猴王難分辨,誤當魔子攜魔孫;

玄釋二門多魔事,對治不力成顛瘋;

嗚呼哀哉因何故?見理未明靜施功;

情識將忘未忘際,諸魔發現佈陣攻;

自受魔害不知曉,附帶愚人喪其中;

三教惟儒魔不現,格物致知為先鋒;

儒人仙道釋佛顯,次第分明魔隱蹤;

歸根結蒂妄念起,鳥巢禪師誨語諄!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二十三篇:假

第二十三篇:假

學道之士。先要認得真假,而後可以入道矣!

嘗觀作戲者。窮通得喪,離合悲歡。外像宛然,心內坦然。彼何所得?能不動心若斯也!彼明知形像假粧,情境假作,互換互移,而無損益於己也!

學者觀之,可以悟道焉!

又見提偶者。手舞足蹈,恍若人形。不知者觀偶觀線,卻不思線上有人提,而後能動。爾人去,偶線俱在,而不能動。        

今夫人之形骸其偶乎?

氣血其線乎?

真性其人乎?

又見耍戲法者。變名易質,以炫觀者。庸愚見之,目眩心惑,稱為奇妙!

世間一切有為之法。你來哄我,我來哄你。顛顛倒倒,與耍戲法者何異?

見之而目不炫,心不惑,則近道矣!

又見挑燈影者。燃燈擊鼓,眾人齊來看影。其心與目俱隨影轉,丟下自己一個空殼,卻不知看。及至油盡燈滅,種種幻態,皆歸於無。

智者觀之,可以悟道!

當其無而生有也!有亦非有,及其有而歸無也!無亦非無。

夫何以故?

緣會之有。有無自性,故言非有,以破常見。

性空自無。無顯真體,故言非無,以破斷見。

小而晝夜生死,大而元會運世。皆可觸類而旁通矣!

學道者。須知一性是真,萬緣皆假。一切日用養生之物,皆假中之塵垢也!胡為乎與凡庸之輩,爭多寡,較美惡於塵垢之間哉?

 

白鬢老人曰:

優人知戲是假,學人認世為真。豈學人反劣於優人乎?歉悟耳!

言非有以破常見。言非無以破斷見。二語尤精。人能參透,自然不著有無。


 

覺明淺釋二十三、假

    學道的人。首先必須知曉和認清真和假,然後才能進入大道之門啊!

    須將自己當作戲劇的演員。人生遭遇的坎坷順利、利益的得失,以及世間的離合悲歡等,扮演的外在形象(如喜、怒、憂、思、悲、恐、驚),儘管彷彿真實發生一般,可是內心卻無動於衷、安然無恙。

    這是為什麼?能夠不動於心成這個樣子?

    因為扮演者清楚地知道演的只是角色而已;劇中情境也是編劇打造出來的,是假的。只不過互相換了個位置,移動個情景罷了,而對於自己沒有任何傷害呀!

    學道的人如果能夠這樣思考觀察,便可以悟道。

    又比如看木偶戲。提偶者提著偶人手舞足蹈。凡人看的是木偶和偶線,卻不想想線上面有人,是有人提動拉線才使偶像動作。一旦人停止拉動,偶像和線雖然還在,卻不能夠動了。

    我們人的形骸軀體不就是偶人麼?

    精氣血脈不就是拉偶人的線麼?

    真性(佛性、真人)不就是那提動木偶的人麼?

    再瞧那些變戲法的人,通過不斷變換手法形象與品質,以此來吸引觀眾。沒有智慧的人見到,眼花繚亂、意惑神迷,甚至讚嘆為奇妙!

    世間一切有為的方法,都是你來哄哄我,我來哄哄你;顛顛倒倒,倒倒顛顛,跟那個耍戲法的有什麼差別?

    若見到眼睛不為之晃動,心不被情景所迷惑,那就接近道了。

    又比如觀看皮影戲。那挑燈移影的人,點燃燈火擊鼓鳴聲,邀約大家都來觀看。觀眾的心與目光,一齊隨著影子轉動,丟下自己一個空殼,卻不知道去看看,等到油盡燈滅,所有幻象姿態,都歸於消亡。

    有智慧的人看到這一切,也可以悟道!

    只當作是無中而生有啊!

    有也是沒有,即便是暫時的有,但終究歸於無啊!

    無也不是沒有,這是為什麼?

    因緣際會,和合而成為有。有因為無自性(本來面目、真人、佛),所以說沒有,這是為了破除執著身心常住的見地,即是偏於有的邪見;

    性空自然沒有(一切事物的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產生,暫生還滅,沒有實在的自體),也無法顯示出真實的本體。因此說不是沒有(注:因緣和合的元素還存在),以此來破除執著身心斷滅之見,即是偏於無的邪見。

    由上述分析可知:小到晝夜之間的生與死;大至朝代的興衰及世紀更迭。都可以觸類旁通了。

    學道人須知唯有一性(真人、仙佛)是真,萬般諸緣皆假;一切日用養生物品,更是假中灰塵與污垢啊!

    如此還值得與平庸之流,爭執多少?比較美醜、善惡於塵世污垢之間呢?

 

白鬢老人說:

    演戲的人(優:古代指演戲者)尚且知道劇情是假的;可有學問或學道的人卻執著這個世界真實不虛。難道學者反不如演戲的麼?

    這是由於欠缺實修實證,沒有覺悟的緣故啊!

    說不存在有,是用來破除執著身心常住且偏於有的邪見;

    說也不是無,是用以破除執著身心斷滅且偏於無的邪見。

    上述這二句話尤其精妙!人如果能夠參悟透徹,自然不執著有和無了。


覺明居士:

學道真假須釐清,若然誤判禍非輕;

認假作真心無主,隨波逐流迷道經;

慈顏環視觀戲眾,目炫心惑神魂侵;

隨其百般幻象轉,但留軀殼任怨辛;

魂飛魄散日漸老,無常將至徒悔青;

浮生在世戲一場,諸般角色頻主賓;

凡人認假纏縛有,淺智妄執無亦親;

縱覽世間有為法,哄得迷人顛倒傾;

執有著無皆住斷,似相非相如來欣;

參得萬緣皆屬假,外宛內坦一性真!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二十二篇:我

第二十二篇:我

論語記孔子絕四,而以毋我終之。蓋謂意必固,皆因有我而言也!惟我無,則意必固與之俱無矣,我是眾私之根也!無我則根斷,而眾私不生矣!

今人有心制行,有一不為我者乎?

不利於我,即功略蓋世,見以為分外也,而置之矣!

有利於我,即升斗錙銖,裂形隕身而亦殉之矣。我之為害何大也!

惟無我,則私化行端,且忘形骸矣。有何物之累哉!遍索諸形骸之內,何者是我?

我見既無,得大解脫。

永嘉集曰:無明不了,妄執為我。我見堅固,貪嗔邪見,橫計所有,生諸染著。知身是幻,了無自性。色即是空,誰是我者?一切諸法,但有假名,無一真實。四大五蘊,一一非我。和合亦無,內外推求,畢竟無我。

詳看我字:從二戈而成,壹正戈,壹反戈。狠毒殺生之禍,皆因有我而起也。

故心於道者!先要無我。

 

白鬢老人曰:

世之所謂我者,非真我也,識神之作祟耳!

昔人云: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認作本來人。  

又云:去後來先作主人。若不將金鉢覆住,金箍棒打死。則取經降魔。皆六耳彌猴之事矣。


 

覺明淺釋二十二、我

    《論語》記載孔子「絕四」孔子的四種處事原則:毋意,不胡亂猜想;毋必,不持絕對的態度;毋固,不固執拘泥;毋我,大公無我,是以「無我」終結。這是因為「毋意、毋必、毋固」都是針對有我來說的;惟有「我」沒有了,則「毋意、毋必、毋固」也一齊沒有了。「我」是所有私心的根源啊!無「我」則根斷而私心不生啊!

    現代人用心去制定各種行為準則,有哪一個不是為「我」的呢?

    倘若不利於我,即便功高蓋世、謀略超群,也認為不是一路人,而置之不理;如果有利於我,即便那麼一點點,寧願破壞形象損害身體,亦要將其得到。

    可見「我」的危害有多麼大啊!

    唯有無我,才能化掉私心致形象端正,進而連形骸也忘記了,有什麼物質可以拖累的呢?

    找遍身體內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哪一個是「我」?

    「我」的見地既然沒有了,也就得到了大解脫!

    永嘉玄覺禪師所著《永嘉集》裡說:痴愚無智慧不去掉,虛妄的執念於「我」;「我」的見地牢固,就會貪嗔邪見,橫竪計較,從而派生出許多執著。

    一旦知曉身體是虛幻(四大五蘊假合之體),也就沒有一點自己的個性。色也就是空,哪個是我呢?

    一切方法,只是個虛假名稱,沒有一個是真實的。地、水、火、風四大,及色、受、想、行、識五蘊,全都不是我的,即便和合在一起也是空無。從內到外的推理求證,終究沒有我的存在。

    再詳細看看「我」字,由兩個戈字組成:一個正寫的戈,加一個反寫的戈。狠毒殺身的禍源,皆因有「我」而起啊!

    因此凡有心學道的人,必須先要無我。

 

白鬢老人說:

    世間人所說的我,不是真正的我啊!都是識神在那裡作怪呀!

    過去有人說:「我」是無量劫以來,生與死的根本;愚痴人將其看作是真正的「我」。

    又說:去掉後面來的(真我、真人、元神︱指孫悟空)搶先作主人(假我、假人、識神︱指六耳彌猴)。如果不將其識神用金鉢罩住,金箍棒打死;那麼取經和降伏妖魔鬼怪,都成了六耳彌猴(識神)幹的事了。(意指我執甚深,取經降魔非旦無望,恐遭其「我」害也。)

覚明居士:

大道生我一真人,識神障礙陷無明;

貢高我慢貪嗔痴,諸般染著疑性靈;

唯利是圖分彼此,我見堅固徇私情;

正反二戈狠毒我,八方爭戰烽火頻;

人我是非沒間斷,六耳獼猴鬧天庭;

無量劫來生死本,苦集滅道喪元神;

認假為真混不覺,無常到來悔追遲;

今知此身皆是幻,色空不二法喜盈;

勤而行將真人養,聚精會神無我鄞;

金猴奮起金箍棒,降妖除魔仙佛迎!

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二十一篇:物

第二十一篇:物


萬物之有生於無,凡人之情著於有。

能究常無固難,常無其有更難。

人要欲立常無之地,必主以性。主以性,則未始有物。己忘而物自化,物雖滿前,常歸於無矣!

龐居士曰:但自無心於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人有妖人,物有妖物,皆能迷人。彼豈能迷人哉!還是人自迷之也!

百字碑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見物之美者,而生一愛念。此心便為他引去,即是迷了。

看透一物,不受一物之迷。看透萬物,不受萬物之迷。

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天下事事物物,自有個停停當當底道理,一毫私意用不得。故曰天下何思何慮?

是故君子就事了事,而不生事。因物付物,而不著物。

程伊川曰: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己一個身與心,卻不要好。茍得外物好時,而不知自己身與心,已先不好了也!

今夫人房舍衣服、飲食器皿,多恥不如人。至於學問不如人、良心不如人,却不知恥。抑獨何哉?弗思甚也!

 

白鬢老人曰:

己忘而物自化。可見內因有己,外纔有物。

內己若忘,外物自化。

世人棄真覓假,尚曰予智。

 

覺明淺釋二十一、物

    萬物的有都是從無中生來。凡人情感卻執著於物的有。

    能夠探究長久不變的無,固然有一定難度;而探索長久不變的有則更難。

    人如果希望站在常常沒有的角度考慮問題,心必須放在真性上。

    關注真性則不會執著於萬物的存在。

    忘記自己,萬物自然就沒有了。那怕萬物(房子、車子、諸般金銀財寶等等)堆滿眼前,就好像沒有存在的一般。

    龐居士說:一個人只要心不關注在物上,那裡怕萬物(如金錢珠寶、高官厚祿)經常圍繞身邊。

    人有像妖精的人,物有似妖孽的物,都能夠迷惑人。他們真的能夠迷人麼?還是人自己被迷惑了啊!

    百字碑說:用不變的真心來處理事物,處理事物要不被迷惑。

    見到漂亮的物品,從而派生出愛戀。這顆心便被他帶走了,也就是迷了。

    看透一物,則不會被該物迷惑;看透萬物,則不被萬物所迷惑。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的方法,就像夢中幻象和泡沫裡面的影子;又似早晨的露珠及雷鳴閃電。應該這樣去觀察才對。

    天下的事事物物,都有一個適時存在的道理。一私一毫的私心參雜不得。因此說天下有什麼事情好思考好憂慮的?

    有智慧的人是就這件事處理這件事,而不去分析推理派生出其他的事情來;因這件物而付出這件物,而不執著於這個物上面。

    程伊川說:人對於外在讓自己身心付出代價的物質、名聞利養、毀譽稱頌等,事事都要求完美;只有自己一個身體和心靈,卻不要求完美。即便得到外物的好時,而不知道自己的身與心,已經在這之前就不好了啊!

    今天的人對於房子、衣服、飲食、器皿,總是覺得羞愧沒有別人的好。而對於學問如不如人,良心如不如人,卻不知道羞恥。

    為什麼會這樣呢?實在費思量啊?

 

白鬢老人說:

    忘掉自己而萬物自然化作虛無。可見內在因素是有自己的存在,外在才有萬物的顯現。

    內在自己如果沒有了,外在的萬物也就自然沒有了。

    世間人放棄真實尋覓假象,還自得意滿地說我聰明。


覺明居士:

萬物之有無中生,執有失無喪本真;

縱觀世間痴物眾,唯美逐物忘自身;

終日但將喜好攢,物壑難填捨命掙;

未達魂牽夢繞己,既得漠然覓更新;

真常應物自不迷,夢幻泡影離合分;

人之吃喝拉撒睡,五字簡滿樂盈生;

爾今參透萬物理,無憂無慮返視聽;

棄假覓真物自化,物我兩忘怡然輕!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二十篇:事

事有不可以行諸身者。即不可以萌諸心。有不可以對人言者。即不可以告天知。就此四不可。時時檢點。則近道矣。
天下事,機會難逢。可為者不可自諉,自諉者無功。不可為者,不可強為,強為者取敗。
事之來也!莫不有理。君子論是否。小人論利害。
人當無事時,心要常在腔子裡,不可暗中妄想。
有事時,心要專在理上,不可強從己見。
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
天下至難為者。其事有二:莫如過海與上陣。人猶不畏其難,而有為之者。
至於學道,有反求即得之易,不似過海之險也!有天理自然之安,不似上陣之危也!既易且安,而人鮮有為之者。何哉?

白鬢老人曰:
高明人之事,多從外來,且能就事了事。
痴愚人之事,多由內生,偏會就事多事。
高明人事來,應之以理。自然如庖丁之解牛,官止神行。
痴愚人事來,應之以私。自然如鷸蚌相持,漁人享利。


覺明淺釋二十、事
    如果事情有不可以付諸行動的,即不可以違背天地真心去做;有不可以對人講的話,亦不可以告知於天下。
    倘若做到了這四不可,並且做事時經常檢點反思自己,說話做事均站在天理上,便接近於道了。
    天下的事,機會難得。可以做到的,則不可以自我推諉,推諉的人沒有功勞;不能夠做到的,也不可以勉強去做,勉強去做則會招致失敗。
    事情之所以來到,都是有它的道理。有德行的人是看其對還是錯;而沒有德行的人則是看其對我有利還是有害。
    人在沒有事情的時候。應當把心收回貯存在腹腔裡(虛心實腹),不可以暗中胡思亂想。
    而人在有事時。心則要專注在理上面(心存天理),不可以勉強於自己的想法。
    身上擔當的事少,自然苦就少;嘴裡說的話少,自然禍就少;肚子裡吃的東西少,自然病就少;心中的欲望少,自然憂患就少。
    普天之下最難做到的事,沒有超過漂洋過海和上陣殺敵的。人們卻不懼怕它的危險,而有去做的。
    但對於學道,只要你反觀自求便容易得到。不像有漂洋過海的危險,符合天理自然平安;更不像上陣殺敵有死亡的危險,不但容易而且平安。可是人們卻很少有去做的,這是為什麼呢?

白鬢老人說:
    有智慧人的事,大多從外面進來,並且能夠做到就事論事了事。
    痴愚人的事,大多由於內心生出,偏偏就這件事情衍生出許多事來。
    有智慧的人事來了,是站在理的角度處理,自然像高明廚師解剖牛那樣熟練輕鬆,恰如其分。
    痴愚的人事情來了,是用自私自利的方法處理,自然像鷸蚌相爭,讓打魚人(其他人)坐享其成了!

覺明居士:
道包天地物事生,諸事皆有個中因;
四不可為當謹記,時常檢點天理經;
循理處事錯誤少,順緣而行心靜清;
事來心應事畢了,莫叫諸事神魂侵;
縱有萬般臨頭事,輕重緩急從容輕;
休學愚人執情理,漁翁獲利徒傷心;
聚散離合無常速,知曉際會安達親;
理之貫一無懊惱,通達無礙諸事欣!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十九篇:色

今夫天地,一大夫婦也!能生萬物。
夫婦,一小天地也!能生男女。
大抵人道通乎天道。順施之可以生子,逆取之可以成仙。
古仙有曰:子要不老。還精補腦。
腦也者,諸髓之海也!淫佚之精,是諸髓之所化而出也。好色之人多患頭痛,腦空是也。噫!油盡燈滅,髓竭人亡。
楚館秦樓,非樂地也,陷人之罟獲也!
歌妓舞女,非樂人也,破家之鬼魅也!
人都怕鬼。獨不怕家中有粧扮之鬼,鈎人神魂。
人都怕虎。獨不怕牀上有同眠之虎,喫人骨髓。
人都怕蛇。獨不怕衾中有纏人之蛇,吸人血氣。
人都怕賊。獨不怕夜間有盜陽之賊,害人性命。
色之害人也,大矣哉!非不知戒也!戒而又犯,將以為美乎?
殊不知耳中有垢,目中有眵,鼻中有涕,口中有涎,腹中有尿屎,陰中有濃血。腥臊臭穢,處處不潔焉。
含黃巧媚,詐為親愛,其實狼毒。
無知愚人,為之心醉。圖取片時之歡,不顧百骸之枯。敗德損身,為害最大。
應當遠離,如避盜賊!賊劫人財盡者窮,色盜人精竭者死!

白鬢老人曰:
洞賓詩云:二八佳人體似酥,腰懸利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吁!中年以後之人,尚不能深信此言。而況少年乎?而況無知之少年乎?

覺明淺釋十九、色
    人之生存的天地,是一對大夫婦呀!能夠生養萬物。
    夫婦,則是一對小天地而已,能夠養兒育女。
    一般來講,人道通於天道。順著施為可以生兒育女;逆向修煉則能成仙得道。
    古仙說:人要長生不老,只須將元精返還補益大腦即可。這個大腦呀,是人所有精髓的大海啊!  
    放縱情慾的交感之精,是由這些髓(骨髓、腦髓等)所生化而出來的。
    好色之人,大多患頭痛的疾病。這是由於腦髓被掏空所導致的呀!
    唉!終至油盡燈滅,諸髓枯竭,人即死了。
    那些舞台歌榭,以及供人尋歡作樂的場所,並不是使人快樂的地方呀!恰恰是讓你陷入吃人之邪魔惡鬼的牢籠啊!
    歌妓和舞女,更不是讓你快樂的人呀!是讓你傾家蕩產的妖魔鬼怪啊!
    人都怕鬼,唯獨不怕家中有裝扮的鬼,鈎去人的心神魂魄。
    人都怕虎,唯獨不怕床上有同眠的老虎,吃人的骨髓。
    人都怕蛇,唯獨不怕被子中有纏身之蛇,吸人的血氣。
    人都怕賊,唯獨不怕夜裡有盜取陽氣的賊,殘害人的性命。
    色對於人的危害,實在是大得很呀!
    不是不知道戒,而是戒了又犯,還自認為得意呀!
    也不想想這美人兒:耳朵裡有垢、眼裡有屎、鼻子裡有鼻涕、口中有唾沫、肚子裡裝有屎尿、陰戶中有濃血。腥臭污穢,處處不潔淨啊!
    滿含嬌嗔嫵媚,假裝親近喜愛,其實比狼還毒呀!
    不曉事理的人,卻為之心醉。為圖取片時的歡愉,竟然不顧百骸的枯竭(腎藏精主骨,生骨髄與腦髓,交合損精耗神髓消);敗壞德行損害身心,色對於人造成的危害最大。應當遠離,就像躲避盜賊一樣。
    盜賊劫人錢財,沒有了錢財則成為窮人;可色盜竊人的真精,精盡則人亡!

白鬢老人曰:
    呂洞賓詩裡講:
    青春美貌的少女身體光潔柔軟,充滿吸引異性的魔力,就像腰間懸掛著鋒利的寶劍,專門斬殺那些沒有定力,缺乏對色之危害的無知的人。
    交媾之害,外在雖然看不見讓對方人頭落地,可暗地裡卻消耗人之精氣,致骨髓枯竭、精盡人亡!
    可惜呀,可嘆!
    中年以後的人,尚且不能深信這些忠言。何況少年?何況那些無知的少年呢?

覺明居士:
世人皆求福壽康,豈知色中藏禍殃;
楚館秦樓非樂地,羅織魅網神魂僵;
佳麗雖美盜陽賊,日久掏空精髓倉;
夫妻陰陽乃一體,莫讓房事彼此傷;
眾病蜂起難逃色,悲歡離合墳塚荒;
修身敗德沙聚塔,養性慾火燃滾湯;
英雄好漢為色苦,縱然豪傑亦躺槍;
雖云色空不二見,幾人知曉踐行倡;
吾身皆由情慾降,返本還源自性參;
若要青春常駐在,勤煉還精補腦方;
待得降龍伏住虎,色即空兮赴靈山!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十八篇:名利

學道之未得者。皆妄念之不絕,有以障之也!      
妄念之不絕者。皆名利之難忘,有以牽之也!    
茍欲絕妄念,必先把名利照破而後可。
名為造物之深忌;利是人情之所必爭。故名利殺人,甚於戈矛。
何也?
戈矛殺人,人知避之。名利殺人,死而不悔。  
古之有道者,多為佯狂。蓋不欲人知也!
今之人,但有寸長,而欲表暴於世者。陋矣!   
君子學道。將一切好勝逞能之心,俱都忘盡。暗暗潛修,道明德立猶未能焉!
故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
利之為物也。無德而使人親;無火而使人熱;無權而使人不憚其勞;無情而使人一刻不忘。
使學道者見之而敗德;使治世者見之而枉法。
自古人心國法,多為利所害。天下有大害,藏於大利之中,而人不知。非不知也,為利所昏也!
犯法之贓,猶犯病之食也!竊取時惟恐其不多。敗露時惟恐其不少。一物也,何前後之異若斯也?利與害相隨故也!
設若見利時,即思有害。而苟且之念,必然可息矣。
君子積德。德能潤身,亦能榮身。故大德者,位祿名壽,不求而自至。
小人積財。財能養身,亦能害身。故財多者,憂患恐懼,欲去而不能。

白鬢老人曰:
名為造物之深忌,固說得好!
利之為物以下數句,尤說得透骨透髓!
商賈聞之,亦當點頭。況士大夫與學道之人乎!


覺明淺釋十八、名利
    學道之所以沒有成就。皆是因為妄想雜念沒有斷絕,有這個屏障阻礙的緣故!
    妄想雜念不能斷絕的原因。都是因為名利難以忘卻,猶如牛的鼻子被牽制住了啊!
    如果要杜絕妄想雜念,必先把名利看破然後才能做到!
    這是因為:
    名為創造萬物者道所深深忌諱的;
    利則是世間人情必然會爭取的。
    所以名利殺人,勝過刀槍。
    為什麼?
    刀槍殺人,人都知道躲避;而名利殺人,至死都不會後悔。
    古代有道德的人,大多假裝瘋狂,那是不想讓人知曉自己是得道高人啊!
    今天的人,只要有一點點長處,便想要暴露給世人知道,淺薄啊!
    品德高尚的人學道,會將一切爭強好勝逞能的心,全部忘盡,默默無聞地修煉。即使道明瞭、德亦具足,還猶恐難以達至得道!
    因此說,品德高尚的人之所以讓人佩服,並且追趕不上,正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
    利對於物質來講:
    即使來路不明也會使人親近;
    即使沒有火也會使人產生熱能;
    即使沒有權力也會使人不辭勞苦;
    即使無情也會叫人時刻不忘。
    讓學道的人見到利益從而敗壞德行;使治理國家的官員見到便貪贓枉法。
    從古到今,人的良心和國家法令,大多被利益所破壞。
    天下最大的禍害,都隱藏於大的利益之中,但人不知曉。不是不知曉啊!而是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啊!
    犯法的贓物,猶如讓人生病的食物啊!偷取時,唯恐其偷的太少;敗露時,則唯恐其偷得太多。
    同樣一物啊!為什麼前後態度相差竟然那麼大?
    皆是利益與危害相隨的緣故。
    假如見到利益時即想到危害的存在,那種只顧眼前、僥倖的念頭,自然可以熄滅了!
    高尚的人會積德行善。德行能夠滋養身體,也能夠榮耀身份。所以有大德行的人,地位、錢財、名聲、康壽,皆不求而自然到來。
    沒有德行的人積累財富。財能夠養育自己,也能夠禍害自身。因此財富多的人,憂患恐懼臨身,想要祛除卻難以達到。

白鬢老人曰:
    名為造物之深忌,固然說得好!
    利之為物以及下面數句,尤其說得浸透骨髓。    
    商人們聽到,也只能點頭;況且做官和學道的人呢?

覚明居士:
學道未得所為何?妄念難絕心生魔;
魔興皆因名利故,照破放下方諧和;
名為造物深忌諱,利乃人情逐生活;
名利殺人甚戈矛,糖衣炮彈中不覺;
貪贓枉法皆因此,損德敗身沒奈何?
古得道者多佯狂,不欲人曉費蹉跎;
好勝逞能俱忘盡,道明德立猶未著;
今人之患寸長表,爭名求利命早奪;
求而得之魔驅使,勿求天道酬佳禾;
君子積德榮潤身,凡人聚財憂患磨;
今日堪破名利苦,無為清靜修仙佛!

貫通三教養真集 【後記】

  【後記】                                     覚明居士       《 貫通三教養真集 》 淺釋,經過近四個寒暑的潛心釋義,終於成書了!      在這數年時間裡,我幾乎每日與隱士養真子對話 …      由於 《養真集》 成書於近三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