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六篇:病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六篇:病

病何由而生也?皆因妄想而生煩惱。
煩惱既生,則內傷其心。心傷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脾虛則肺氣必虧,故致發嗽。嗽作則水氣竭絕,故木氣不充,髮焦筋痿,五臟傳遍而死矣。
夫人當妄想萌動之時,即疾病發生之時也。今人不察。必待疼痛著身,纔為有病。而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人之一身。外有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是也。內有七情,喜怒哀樂憂恐驚是也。
因七情而病者,為內傷。而成不足之症。因六淫而病者,為外感。而成有餘之症。不足宜補。有餘宜瀉。
後天有形之精神。內傷而病者,藥石針灸,可以治之。
先天無形之精神。內傷而病者,非返觀靜養,不能愈也。
十大名醫,治人身病。三教聖人,治人心病。親朋有病,皆知去看。自己有病,卻不知看。若知自看,內看無心,外看無身。身心既無,受病者是誰?不病者是誰?見得分明,自然無事。常想病時,則塵情漸減。常防死日,則道心自生。
昔子元有心病。遇一高僧。謂之曰:貴恙起於煩惱,煩惱生於妄想。夫妄想有三:
或追憶數十年榮枯恩冤,及種種閒情。此是過去妄想也。
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強生意見,猶豫不決。此是現在妄想也。
或期日後富貴,或望子孫及時登榮,與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來妄想也。
三者妄想,忽生忽滅,禪家謂之幻心。能照見是妄,遂即消滅。禪家謂之覺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恐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
又曰:貴恙亦是水火不交,凡溺愛佳冶而作色荒,此是外感之慾。或夜思佳冶而成夢遺,此是內生之慾。
二者染著,耗散元精。若能斷之,則腎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於心。
至于思索文字,忘其寢食,謂之理障。經營職業,不憚劬勞,謂之事障。二者雖非人欲,亦損性靈。若能緩之,則心火不至上炎,可以下交於腎。故塵不相緣,根無所偶,反流歸一,六用不行。
子元如其言,獨處一室,掃空萬緣。坐至月餘,心疾如失。自家有病自家知,既知須要早時醫。倘若忌醫終諱病。無常臨到悔追遲。

白鬢老人曰:
諺云:心病難醫。非難醫也。不得其法,不行其法耳。三教聖人,善治心病一語,可為患心病者指南。誰其信之?誰其行之?
昔余為抱關吏時,患脾虛下泄之症。五年,奄奄一息,百藥不效,萬無生理。因謝人事,返觀靜坐,閒校心經一卷。百日後,經完病愈。此余既騐之奇方,故敢告知有痼疾者。

        ☯覺明淺釋六、病
    人生病的原因是什麼?
    都是因為胡思亂想而致煩惱。煩惱一旦生出,即對內傷害自己的心(心屬火),心受到傷害則不能補養脾臟(脾屬土。心與脾是火生土,心火傷則不能補養脾土之不足),所以飲食無味、吃飯不香;
    脾氣虛弱必然造成肺氣虧損(肺屬金。脾與肺系土生金,相生不足肺氣必虧),肺氣虧損進而導致咳嗽不止;
    久咳不癒就會造成水氣衰絕(水屬腎。肺與腎系金生水,肺氣虛化水不足,導致腎病);腎水衰絕則肝木之氣不充足(木屬肝。腎水生肝木。腎水不足則肝木無水則乾躁,導致肝病),表現頭髮枯焦、筋肉萎縮不能舉動。五臟互相傳遞,心火傳脾土、傳肺金、傳腎水、傳肝木,一再傳心火傳脾土直至死亡啊!
    當人妄想開始的時候,也就是疾病產生的時候。
   
    今天的人察覺不到這些,一定要等到疼痛從身體裡反應出來,才知道有病。殊不知這個病存在身體裡,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了,究其原因是慢慢積累的呀!
    人這個身體,外有六淫的侵擾,即風、寒、暑、濕、燥、火是啊!內在又有七情傷害,即喜、怒、哀、樂、憂、恐、驚是啊!
    由於七情原因而生病的人,屬於內傷而成為不足之症狀(虛症);因為六淫而造成疾病的人,稱為外感而成為有餘的病症(實症)。不足則適合補充;有餘則適合瀉洩。
    後天有形身體之血氣受傷而病者,用藥(中藥)石(砭石)針灸可以治療。
    先天無形的精神(情志)內傷而生病。如果不反觀自身、靜心調養,是難以痊癒的。
    所有(十大)醫生,治人身體(六淫外感)疾病;而三教(儒釋道)的聖人,則治療人的心病(內傷七情)。
    親朋好友生病都會勸說他們去看,而自己有病卻不知道去看(或曰:我們往往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毛病,自己的毛病卻看不見)。
    自己如果知道自看,內看沒有心的存在,外觀不見有身體的存在,心身全都沒有了,生病的人是誰?沒有生病的人又是誰?
    如此見得分明,自然就身心康健了。
    常常想到生病時的痛苦,則世間塵世的各種人情世故干擾就會逐漸減少!
    時時警惕死亡的日子,則嚮往道(修道)的心便會自然生起來。
    往昔有位名叫子元的得了心病,遇見一位得道高僧,對子元說:「您這個病來源於煩惱,而煩惱又來自於各種妄想。」這個妄想原因大致有三個: 
    一是追蹤回憶數十年來的人事枯榮、恩怨情仇,以及各種閒情逸事,這是對於過去的妄想啊!
    二是眼前發生的事情原本可以順勢應對,卻心生疑惑,猶豫不決,這是現在的妄想啊!
    三是期待將來富貴如願,或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以及難以做成、難以得到的事情,這是未來的妄想啊!
    上述三個妄想,交織而生,此來彼去,修禪者將它稱之為幻心。能夠覺察或看見念頭,且分析思考這是妄想。念頭出現隨即消失不予理會,修禪者將它稱為覺心。
    因此說:「不怕念頭生起,就怕生起後任其發展,知曉太遲。念頭叢生就是病,不讓念頭延續、當下了了,即是治病的藥物。」(上述三者皆言無形精神內傷也)。
    高僧又說:「您的病也是水火不交(即中醫所謂「心腎不交」,為腎虛水寒不能蒸騰上交於心,以至心火上炎),造成腎虛火旺、陰陽失衡的原因:
    一是沈溺愛慾和美女導致色難,這是外感的慾望;
    二是睡眠時思想夢中與佳人交合以致洩精(夢遺),這是內心生起來的慾望。」
    兩者相加耗散了元精。如果能夠斬斷,則腎水自然產生而上交於心。
    還有終日思索文字寫作,而忘掉睡眠和飲食,這個是「理」的障礙;在工作中孜孜以求、不辭辛勞,稱為「事」的障礙。
    「理」與「事」的障礙雖然不是人的欲望產生,但也會損耗我們的性靈。倘若能夠緩緩進行,那麼心火不至往上走,而是向下與腎交匯,達至水火既濟,陰陽平衡。
    因此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分離,使其根(六根)失去配偶(六塵);進而返歸至道(一者道也),讓六根六塵停止活動(失去作用)。
    子元遵循高僧的話,獨居一室,除卻各種事務,閉關靜坐月餘,心疾痊癒。
    自己有病自己知道,既然知道就要盡早醫治;如果諱疾忌醫,等到無常到來後悔已經遲了。

白鬢老人說:
    諺語說:「心病是很難醫治的啊!」並不是難治啊!而是沒有掌握治療的方法,即便知道也不採用這個方法啊!
    儒釋道三教的聖人,善長治療心病的話,可以作為治療心病患者的指南。有誰相信這話?又有誰按照這話去做了?
    過去我擔任報關官員時,得脾胃虛弱拉肚子的病五年,只剩一口氣,各種藥物治療無效,已經沒有生的可能。因此謝絕一切人事干擾,反觀靜坐。閒暇時校對《心經》一卷。百日後,《心經》校對完畢病亦痊癒。
    這是我經過實踐檢驗的神奇驗方,所以才敢告訴有頑固疾病的患者。

覺明居士:
世人皆求福壽康,奈何少將病因參;
妄想分別生煩惱,脾胃不和肺氣乾;
肺金虛弱致咳嗽,水氣竭絕枯木肝;
一臟受損臟臟連,五臟傳遍死神栓;
妄想萌動病已至,待至痛顯久積添;
為人一身諸般苦,疾病違願誰心甘?
六淫外邪四時擾,七情肆虐性靈鑽;
藥石針砭外邪找,十大名醫善療安;
內傷虛症醫無策,心病尚須聖人宣;
返觀內視萬緣放,水火既濟心身歡;

諱疾忌醫終有悔,莫如皈依釋儒仙!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五篇:老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五篇:老

人皆曰:人上六十,一年老如一年。人上七十,一月老如一月。人上八十,一日老如一日。
予今八十有餘,將如之何?自今以後,多活一日,是天假道之一日也?敢虛度乎!今縱得道,已是遲了,豈容再遲!
昔有三個老者,言及無常。
有一老者曰:今年酒席筵前會,不知明年又少誰?
又一老者曰:你說底遠了。今晚脫了鞋和襪,不知天明穿不穿?
又一老者曰:你說底更遠了。這口氣既然出去,不知進來不進來!
智者不失時,勇者不再計。今日知道,今日該早下手;此時得知,此就是下手之時。
若曰今且不暇,姑待異日。只恐你要做時,卻又做不得了。
人有三寶。曰精、曰氣、曰神。
老來之精惟恐竭,精竭則死!
老來之氣惟恐洩,氣洩則死!
老來之神惟恐離,神離則死!
精何以不竭?必也遠色乎。
氣何以不洩?必也寡言乎。
神何以不離?必也無欲乎。
神不可以強留。心息相依,則神自留矣。氣不可以輕洩。忘言守中,則氣不洩矣。精不可以漏失。還精補腦,則精不漏矣。
或問:人老血氣既衰,如何可補?
曰:慎言語可以補肺。節飲食可以補脾。絕思慮可以補心。去嗔怒可以補肝。斷淫欲可以補腎。
請益曰:不患不補。惟恐補而又損!
我故嘗曰:百日補之,不見有餘。一旦損之,遂覺不足。視彼草木,其葉蓁蓁。秋後落葉,生理歸根。歸根不死,來春復生。
由是觀之。生生不已,天之道也!各歸其根,物之理也。知其理不悖其道者,其惟真人乎!
故真人之息以踵。踵猶根也。三冬歸根之時。宜靜養之!

白鬢老人曰:
心息相依、忘言守中、還精補腦,則三寶固矣!    
慎言語、節飲食、絕思慮、去嗔怒、斷淫欲,則五臟足矣。
三寶既固。五臟又足。有不延年益壽之理乎?


☯覺明淺釋五、老
    人們都說:「人到了六十歲,便會一年老如一年;人到了七十歲,則一個月比一個月老;而人到了八十歲,那就是一天比一天老了」。
    我今年已經八十多歲,有什麼辦法延長壽命?自今天開始及以後,每多活一天,就是老天借道讓我多存在一天呀!哪裡敢虛度?即便今天得了道,已經是遲了,怎能容忍再遲下去!
    過去有三位年長老人相聚在一起,討論人生無常的話題。其中一位老人說:「今年我們在這個酒席盛筵上相聚,不知明年又少了誰?」
    另一老人接口道:「你說的時間長了。要我說呀,今晚脫下這雙鞋和襪子,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穿上?」
    第三位老人接口說:「你說的還是長了,這一口氣出去,不知道還能不能進來?」
    有智慧的人不會錯失時機,勇敢的人也不會再去計劃。今天知「道」,今天就下手去踐行;此時得知,此時就是行動的開始。
    如果找理由說今天事情多工作忙,沒有時間去修煉,等到有空閒暇時再做。恐怕等到你想要做的時候,卻已經做不了了。
    每人身上都有三件珍寶:
    一件叫做「精」;
    一件叫做「氣」;
    一件叫做「神」。
    老人的「精」最怕窮盡,精如果沒有了人就會死亡;
    老人的「氣」最怕洩掉,氣洩掉也會死亡;
    老人的「神」最怕離開身體,神一旦離開身體同樣會死去。
    怎樣才能做到「精」滿不衰竭?
    必須要遠離色(房事)的耗散啊!
    如何做到「氣」足不洩?
    一定要寡言少語方可啊!
    怎樣做到「神」旺不離開身體?
    只有無所欲求才行呀!
    神是不可以強行留住的,但是如果做到心(思想、靈)與呼吸相互依存,則「神」就會不留而自留啊!
    氣是不能輕易地洩掉的,而少言語、守規中(即凝神入氣穴、善念常存),則氣盈不洩啊!
    精是不可以輕易漏失的,但只要學會了「還精補腦」的養生方法,則精就不會漏失啊!
    或許有人要問:「人已經老了,且臟腑血氣均已衰弱,如何補充呢?」
    告訴你說吧:「寡言少語可以補充肺的虧損;節制飲食則可以充實脾的不足;杜絕無謂的思慮可以補充心氣流失;祛除嗔恨和憤怒則可以補肝;斷絕淫念和性慾則可以補腎」。
    進一步講:「不耽心我們不去補充,耽心的是一邊補一邊洩掉!」
    我經常說:「百日努力去補充受損的臟腑,看不見補過了頭;而一旦洩漏,便會立即感覺到他的不足。」
    我們不妨觀察一下花草樹木:那春夏枝繁葉茂,欣欣向榮,一派生機昂然;及至秋冬落葉凋零,一片蕭瑟,生命狀態則從根部吸收營養,歸從根部則花草樹木維持不死,等到第二年春天又恢復其枝葉繁盛狀態。
    由對花草樹木的觀察告訴我們:生命的生生不息,是天道運行的規律啊!各自回到生命的根源,是萬物的至「理」啊!
    知道了這個「理」,並且不違背這個「道」的,不唯有真人還能有誰呢?
    所以真人的呼吸是達至其足(亦可理解為真人的呼吸深勻細長、綿綿若存)。足猶如根啊!
    人在冬季的三個月(農歷十月至十二月)萬物歸根之時,應該效仿靜養,藏精勿洩。
     
白鬢老人說:
    人的心與呼吸相互依存;忘記言語而守住規中;積精累氣返還補充至大腦。我們的「神、氣、精」三件珍寶就穩固了啊!
    慎言語、節制飲食、杜絕思慮、祛除嗔怒、斷絕淫欲,則我們的五臟(心、肝、脾、肺、腎)能量充足了。
    三寶精氣神穩固,五臟能量又充足,還有不延年益壽的麼?

覺明居士:
人皆身內藏三寶,歲月無情用愈少;
垂垂老矣奈若何?無常到來悔遲了;
三寶名曰精氣神,聚而存之延壽老;
老來之精惟恐竭,精竭人亡嘆逝早;
遠色斷淫去嗔怒,還精補腦肝腎寶;
老來之氣惟恐洩,氣洩地獄門前跑;
少食寡言強脾肺,忘言守中氣血飽;
老來之神惟恐離,離別無常將人找;
神之強留不可得,心息相依自安爽;
或云老至百骸衰,三寶俱足五臟養;
百日補之尤不足,一旦漏洩空懊惱;
聚精會神息綿存,勝過百般藥食好;

後天返還先天道,長生久視康泰保!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四篇:人生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四篇:人生
人生者,太極也。
太極動而生陽為火。火者神也。
静而生陰為水。水者精也。
神火精水,妙合而凝,在兩腎之間,為元炁之根。
夫吾人未生以前,氣稟之清濁,從天所赋。人不得而與焉。
既生以後,人品之邪正,由人自造。天不得而司之。
天地生人。上智固少,下愚亦少,惟中人最多。中人能自強,與上智不二。中人若自棄,與下愚何殊。
今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也。不知我與父母、與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後無愧於天地,無忝於父母。
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非止在春秋之人,亦在今世之人。非止在今世之人,亦在後世之人。
一人生來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眞人。眞人靈妙通天地。眞人清静無埃塵。眞人自古不增减。眞人從來莫死生。但能養得眞人就。勝如貧子獲萬金。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者,成聖成賢。去之者,為禽為獸。是去之時,即變為禽獸。不待死後與來生也。
今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不止謂之行。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矣。
今夫人有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不變謂之常。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矣。
是五行也,是五常也。具於人身之中,則為五臓,心肝脾肺腎是也。五臓也者,生人之大本也。傷此大本,則不能以有生。是故明醫治之,必先調和五臟。
發於日用之際,則為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也。五倫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廢此達道,則不可以為人。 
是故先王教人,先明五倫之理。而今世人有墮肢體,去人倫,以求道者。彼固不知其非也。世人驚以為貴而尊奉之。此亦不知其非也。
          
白鬢老人曰:
氣稟之清濁從天。人品之邪正由己。此固说得好。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說得尤好。
       
☯覺明淺釋:四、人生
    人的整個一生,就是一個太極呀!
    太極一動而產生的陽氣屬火。火就是神啊!
    太極一靜而產生陰氣屬水。水即是精啊!
    神(心靈)火精(腎精)水,玄妙結合而凝聚,在人的兩腎之間,成為產生元炁的根本。
    人在沒有出生前,氣質的純清與污濁,是由天所賦予,人是沒有辦法選擇的。
    但出生以後,個人稟賦的邪正,則由人後天的行為自己造就。天是不會去干涉管理的。
    天地降生人類,上等聰慧者原本是比較少的;比較愚鈍的人同樣也不多;只有介於聰慧與愚鈍之間的人最多。
    中間的人如果能自強不息,與上等聰慧者有何兩樣?中等聰慧者放棄努力進取,與下智的愚人有什麼分別?
    當今世人,只知道我是父母所生的,不知我和父母以及天地皆道之所生呀!所以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必定要追求得道,然後才能無愧於天地,無侮於父母。
    子貢說:「周文王與周武王的文韜武略(或曰治國之道),並沒有消失(從天上掉到地下),而是在人身上。」並非止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也包括現在的人。並非只在現在的人,同時還包括後世的人。(此數句包含有文武之道永存於人心之意。)
    人生下來便有一個身體,這個身體裡面都住著一個真人(如來本性)。這個真人玄靈神妙、通天徹地;這個真人清靜沒有塵埃;這個真人從古到今沒有增加與減少;這個真人從來沒有死亦沒有生過。倘若我們一旦經過修煉,養得這個真人圓滿成功,勝過貧窮的人獲得萬金財寶!
    孟子說:「人與動物的差別,只有那麼一點點(真人、如來本性)!一般人將其去之不存,而君子則將它存之完善。」將其存之完善者,成為聖人賢人;將其捨棄者,則成為禽獸。即在他丟棄的那一刻,就已經變成了禽獸,哪裡等到死後或者來生?
    天地有五種元素,分別是金、木、水、火、土。運動且不停止,叫做「行」;只要停止片刻,就不能稱為「行」啊!
    做人亦有五常的存在,即是仁、義、禮、智、信!不變化的,叫做「常」;只要一個念頭稍微變化,就不能叫做「常」了。
    這個五行,以及這個五常呀,在人身體裡,就是五臟,稱之為心、肝、脾、肺、腎。
    這個五臟,是讓人能活著的根本啊,傷了這個根本,則人就難以存活了。所以高明的醫生治病,一定是先將五臓調整和諧。
    至於人日常生活的準則,稱為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這個五倫,是天下所有人要遵循的,直接通達道的途徑啊!如果廢掉這個直達道之境界的通途,則難以做人。所以古代先王(黃帝炎帝)教育人們要先明白五倫做人的宗旨。
    可惜當今世上還有人放棄身體健康,丟掉人倫去求道的,皆是因為不知道這麼做已經違背了道啊!但是世人卻驚奇地認為了不起而供奉之,這也是因為不知道其做法已經偏離道的緣故啊!
           
白鬢老人說:
    人的氣質稟賦來自於天,人品質的邪正則由己掌握,這個說得非常好!一時稍微停止,不能稱為行;一個念頭微變,也不能叫做常,說的尤其好。

覺明居士:
人生實乃一太極,陰陽動靜總相宜;
太極動而生陽火,靜則生陰精水盈;
兩腎之間元炁根,神火精水妙合凝;
未生氣稟從天賦,既降邪正自作評;
天道生人分三品,上智下愚中等群;
中若自強同上智,倘或自棄下愚吟;
父母天地皆道生,君子求道報恩情;
文武之道弛張在,古往今來後世聞;
吾人生來具一身,身中住著一真人;
真人靈妙通天地,清靜無染無輸贏;
不生不滅恆常有,養就勝獲萬金銀;
人異禽獸靈一點,君子存之聖賢臨;
一點靈性尤為貴,庶民放棄同獸禽。
天有五行循復往,人遵五常不變恆;
五行在人為五臟,生人大本傷堪憐;
明醫治病五臟和,平衡陰陽至康寧;
日常運用五倫守,廢此達道難昌平;
人生短暫勿虛度,極早回頭將道尋;
培元固本真人養,勝過盲修瞎練勤;
人之所需五字滿,莫叫貪婪傷性靈;

歸根復命人生路,心曠神怡逍遙行!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三篇:天地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三篇:天地

大道無形,天地是箇有形底道。
天地不言,聖人是箇能言底天地。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未嘗不見經書。見經書而能明其理義,與見聖人何殊!
天生我形,天賦我性。內外皆天,我何敢紊!
我在天中,天在我心。見天地而效其清靜,與其大道不二。少有私意,獲罪匪輕。
形色天性也!率其天性而行,自無人欲之累。日用常則也。順帝則而動,必無踰矩之愆。
人之道,無時不與天地相合。一動一靜是也。       
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相通。一呼一吸是也。    
嘗見日入地中,心火下降之象。月到天心,腎水上升之象也。
仰觀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名曰天樞。夫天固有樞,以為造化之本。
人亦有樞,以為性命之源。均是人也,有所謂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試察我之心,併我之性。其合乎天地者有幾。合則加勉,不合則速改。而至於大人,不為憂矣。
天生地成,吾人之大父母也。
天動地靜,吾人之大師教也。
已往聖人,天地之肖子也。
未來聖人,天地之慈孫也。
能愛其親者,大德必受命。能敬其師者,下學而上達。
    
白鬢老人曰:
人不畏天,皆因把天看遠了。此篇最喫緊處,莫過天在我心一語。
人若真知天在我心,敢不畏乎?敢不敬乎?
畏敬既久,可以明心,可以見性,可以成仙,可以作祖。所患者隨知隨忘耳。
              
☯覺明淺釋:三、天地
    大道是沒有形狀的,天地卻是個有形體的道。天地也是不開口講話的,聖人是個能說會道的天地。
    聖人我是沒有機緣見到了呀!但經書卻常常可以見到。讀聖人經典而能夠明瞭其中道理及其意義,與見到聖人有何分別!
    天生我的形體,並且賦予我的本性(心靈)。我的內外(身心靈)都是天給的,我哪敢隨便亂來?
    我生活在天中間,天存在我的心裡。望見天地並且效法他的清靜,這與合於大道沒有兩樣。稍有私心雜念,所犯的罪不輕,就會受到天的懲罰。
    天的諸多狀態及顏色,變化莫測,是天的本性。
    依據天的自然規律或狀態去行事,自然就消除了站在人欲望上做事情的疲憊。這是每天都要做的規則啊!依循著這個規則去做事情,必定沒有超越規矩(犯錯誤)的擔憂。
    人生在世的道,無時無刻不與天地的法則相吻合,無非一動一靜而已。
    人活著的氣,亦無時無刻不和天連通著,無非一呼一吸是啊!
    當人們看到太陽高掛在天空,其光線直入地的中心,即是人體心中火氣開始下降的表象(太陽至中午高掛,其光線直入地中,隨即轉入向西運行下降,午時一陰生,人體心臟似太陽屬火,在午時與天合,心火開始下降);當月亮高懸至天穹中心,正是腎水開始上升的表象啊(月亮高懸蒼穹中心,正是夜晚子時一陽生,即人身體腎臟陽氣開始上升之時,腎在人體屬水,故曰腎水上升)!
    抬頭觀察北極星,因其位置不變而被眾多星辰拱托。稱做天的樞紐(天樞:北斗七星的第一顆)。你看,天有固定的樞紐,作為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本;而作為人亦有樞紐,以為生老病死(性命)的源頭。
    同樣是人啊!卻有稱為大人的(大字乃陰陽平衡,上達至一的人也),這所謂的大人,是與天地相合一致的。
    不妨試試察看自己的心,並且作為人的本性(道),能與天地相吻合的有多少?如果有相合的則繼續保持加強,不合的則趕快改正。最終達至成為合乎天地規律的、內外合一的大人。倘若達到這種境界,便會無憂無慮、自在無礙了啊!
    上天和居住的大地,是我們人的大父母啊!
    天的運動不息與地的沈靜厚重,是教授我們人的大老師呀!
    過去的聖人,是天地的孝順子女呀!
    未來的聖人,是天地慈悲的孫子呀!
    能夠仁愛他親友的人,大德行必降臨他頭上。
    能夠敬重他老師的人,即便是最下等、反應最遲頓的學生,也能夠到達上智境界。
               
白鬢老人說:
    人之所以不畏懼天,是因為把天看得太遠,無關己身了啊!這篇章最重要的,莫過於「天在我心」一語。
    人如果真正將天裝在心裡,哪有不畏懼的?又哪有不敬重的?
    持此敬畏之心久了,就可以知曉那顆妙明真心;可以見到真如本性;乃至可以成仙;可以作祖師。耽心的是我們當時知道當時就忘掉了啊!

覺明居士:
大道混沌虛無名,天地有形示道靈;
天地不言生萬物,聖賢能言彰顯明;
天生我形無可拒,天賜我性稟賦盈;
我天一如實堪畏?天在我心覺照頻;
效仿乾坤常清靜,無欲無私慈懷行;
形色天性順帝動,日用常則率性情;
人道時與天地合,一動一靜陽陰平;
通天徹地人氣是,一呼一吸晝夜循;
日入地中心火降,月到天心腎水騰;
仰觀北辰眾星拱,造化之本懸蒼穹;
日月心腎常交會,天樞我身性源尋;
天生地成吾父母,天動地靜師教吟;
效仿聖賢天地敬,愛親尊師禮道勤;

積精累炁神寧聚,三教合一極樂行!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二篇:理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二篇:理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
此理流行於天地之間,發著於日用之際。事事物物,皆有當然之理,而不容已。即有所以然之理,而不可易。惟循理君子。以理觀物,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因而付之。是謂無我。無我則公,公則明,明則處事當。而盡物之性矣。
若以我觀物,則愛憎橫生,不免任情。任情則私,私則昏,昏則顛倒錯亂。只知有我,不知有理也。
有理斯有氣,氣著而理隱。有氣斯有形,形著而氣隱。理無不中也,氣則偏矣,形又偏矣。中無不善,偏有不善矣。苟求化偏之不善,而歸於中之善也。須於幾動之始,密密省察。是發於理之中者,擴而充之;是生於形之偏者,絶而去之。久而理自常存,欲自消亡。
天下之理,不可不窮也,而亦不可勝窮也。有要焉,辨吾心之惑而已矣。辨則明,明則誠,誠則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聖人有言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因聖言而擴充之。身受貧賤而慕富貴者,亦惑也。人不來學,而思往教,亦惑也。邪教惑人,王法禁之猶不止,吾欲以空言拒之,亦惑也。聖賢之道,必待其人而後行。望庸衆之人為之。又非惑與。事有必不可成,物有必不可得者,而營營在心,亦惑也;人有不可強就,功有不可速成者,而孜孜在念,非惑與。素位不行,而生無益之外願,亦惑也。聖言不畏,而思非道之邪事,非惑與。明知一善是中,而不致中;明知萬法惟心,而不了心,是惑也。明知生死事大,而不體取無生。明知無常迅速,而不了本無速,非惑與。
理本是有底。但加提撕而自有。欲本是無底,但能照破而自無。遏欲存理,原非二事。遏了一分欲,即存得一分理;遏了十分欲,即存得十分理。益人莫大於理,而存理者少。損人莫大於欲,而縱欲者多。
人之有欲,猶樹之有蟲,暗食於內,不久自斃。夫人以欲為樂,而不知欲猶火也,不戢將自焚。神明受其熬煎,酒色耗其精氣,生病生瘡,晝夜呌苦。浮屠謂死後受罪,而不知生前已受之早矣。
       
白鬢老人曰:
周子曰,明不至則疑生。明,無疑也。經年窮理之人,尚不能認理皆真,行理皆當。而況未嘗學問之人乎。世人因明理而保身者,固多。因爭理而喪身者,亦復不少。故禪家又以理為障。

☯覺明淺釋:二、理
    話說這個所謂的「道」,無非「一」而已。道在天叫做「命」(人們經常談「天命」,究之實道的應用也);落實在人則叫做「性」(所謂「性命」,實乃道在人生命中之至要);在人事物層面,則稱做「理」(人們常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此理乃道之一如也)。
    這個理在天地間流轉,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切事物,都存在著本來面目的理,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然事物存在著這個不能改變的理。只有遵循理的品質高尚的人,從理亦即從道的角度來考察事物,則不為是是非非、善善惡惡的表象牽制,這就是「無我」。無我,處理事物則公正,公正進而廉明,廉明處理事情就會恰當,從而符合了事物的本性(道)啊!
    倘若以我的立場觀察事物,則愛恨情仇並生,難免用人情。帶著感情處理事物則是「私」。
    有私心的存在,則處事必然糊塗,糊塗則乾坤顛倒,心裡只有我,而不知道還有理的存在啊!
    有理才有正氣(理周流於天地之間,以氣、形的狀態呈現),氣滯(堵塞)則理(道)隱藏不見;有氣才有形(氣與形實則一,氣充則形象豐滿,氣虛則形象弱小。常說一個人氣質很好,說明其氣形豐滿,反之亦然),形象受損而氣亦隨之受阻。
    理是無時無刻不在中道(天地萬物)間流傳啊!不中(不合理、或曰不善)的氣是偏離事物本來面目的啊!同時形象也是受到損害或不全的啊!
    中正無私處事,就沒有不好的(孔子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而偏離中處理事物,就存在問題了。
    如果要做到化解偏離中道的錯誤,使之回歸於中道的正確,必須在事物的初始就慎密審查布防(喜怒哀樂之未發),這就是存理致中。
    將其擴大補充:凡是對於形象有損的人事物,堅決杜絕改正。長此以往理自然常存,各種欲望自然減少乃至消亡。
    天下的理不能不去研究探索,但是也不可能全部去研究探索(因為萬事萬物不可勝數)。這其中有什麼要點和竅訣?
    竅訣就是明辨自己的心是站在理上,還是情上啊?
    明白事物之中道則不存疑惑,進而誠信對待一切事物。具備誠信則天下所有的理便得到了。其中的關鍵在於把握中道的奧妙啊!
    聖人告誡人們說:「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希望其永恆,而討厭的事情則希望它立即死亡」,這是糊塗啊!
    一時氣憤,而忘掉了身體,以及親友的存在,不是糊塗又是什麼?
    依據聖人言教而擴大充實地說:
    身處貧窮而羨慕富貴的人,是迷惑;
    人不來學,而思量去上門教導,也是迷惑啊!    

    歪理邪教蠱惑人,國家法令亦禁止不住,僅僅想用空洞的說教阻止,迷惑啊!
    聖人賢士的處事原則,必定是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行動,希望尚未明白的人去做事情,不是迷惑又是什麼?
    明知此事無法成功,物件難以得到,而無法忘懷,也是迷惑啊!
    明知人與人緣分不可強求,成功不可能迅速達至,而念念不忘,不是迷惑是什麼?
    本職工作不去認真做,卻胡思亂想其它與之無關的事情,是迷惑啊!
    聖人的教誨不畏懼,而想著與道相違的邪門歪理,不是迷惑是什麼?
    明明知道一念善即合於中,而不履行中道,明知萬法惟心,而不去從心上解決問題。是迷惑啊!
    明知生與死是人生在世最大的事情,而不去尋覓解脫之道;明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而不去踐行如何了卻無常,不是迷惑是什麼?
    理是原本就存在的,只要我們稍加關注就會找到,並具有;而欲望原本卻是沒有的,只要觀照看破,自然放下消失。
    遏止欲望和儲存(道)理,原本是同一件事。遏制了一分欲望,也就存得了一分(道)理;遏制了十分欲,便存得了十分(道)理。
    對人有助益者沒有什麼比理大的,然而將理放在心上的只是少數;對人不利的莫過於欲望,然而放縱欲望的人卻很多。
    人的欲求過多,就像大樹長了蟲子,暗中在裡面啃食,不久樹就死亡了。
    可惜世人皆以滿足欲望為快樂,卻不知道欲望就像熊熊燃燒的大火,不遏止必將自焚啊!
    舉頭神明也會受到欲望的煎熬,酒色亦會消耗人的精氣,久之眾病蜂起,晝夜叫苦不迭。
    佛陀說死後會墮入六道輪回不休、受罪,豈不知在活著的時候早已受了,還要等到死後才受罪?
        
白鬢老人說:
    周子說:不達至無惑境界則懷疑理的存在。明,就是沒有疑惑,毫不懷疑的意思!
    常年累月研究理的人,尚且不能做到認理皆真,以理行事恰當。何況那些還沒有學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人呢?
    世間因為明理而保全性命的人固然有很多,但是因為爭理而喪失性命的,也不在少數。所以禪家又因為執著於理,而產生了參禪覺悟的障礙!
         

覺明居士:
華夏文明耀古今,儒釋道醫並駕驅;
養生之道浩煙海,益壽延年濟世豐;
個中竅訣須曉理,理若不明難順通;
理乃天地一氣爾,感而遂能六合充;
生生不息因理在,無欲自然萬物豐;
欲多理隱藏凶險,遏欲存理日用中;
一善致中存正理,修行全賴善念功;
靜觀多少痴迷者,道不明來理未究;
盲修瞎煉時光耗,到老方悔兩手空;
在家出家無二別,全憑修者理道公;
得理聖賢可入伍,明理極樂存心胸;

三教聖賢皆一理,窮理盡性仙佛擁!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一篇:道

【贯通三教養真集】第一篇:道

今夫人要做天地間第一等美事,莫如讀書。     
要做讀書中第一高人,莫如學道。
朱子曰:讀書將以求道。不然讀他何用?
至於學業,乃分外事。可惜壞了多少人。道德經有云: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者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師道者也。至於孔子,斯道不在於君。而在於士。今非無士也。孰是見而知之者?孰是聞而知之者?
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
人病不求耳,求則得之。
天子得道,能保其天下。
諸侯得道,能保其國。
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
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
才為人用而鮮終。德為己修而有名。道則無名,而用之無窮。是故君子惟道是學。功名富貴,皆視如浮雲,任其去來。而漠然無所動於其中矣!
或問:君子惟道是學,有所取益而然歟?
曰:有。
願聞焉。
曰:學道之人,是學其在我者也。心可廣、身可潤、病可愈、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
又問:學道之人,果有是益與樂乎?
而今世人,見有學道之人,共嗔為迂。何也?
曰:道德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白鬢老人曰:
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自古及今,學道者紛紛,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
首要在五戒眞;次要讀書多;三要遇人早。
五戒不眞不能有出世之想。讀書不多不能見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門小術之誤。終不能成大道。
試看鐘呂紫陽邱祖諸仙。俱是頴悟超群,胸藏萬卷。更兼早遇仙師,是以名標仙籍。身出塵凡,若不得眞師,斷難成道。
若謂余言有謬,君其問諸蓬萊。

☯覺明淺釋:一、道
        當今為人立於天地間要做的最美事情,沒有超過讀書了。而要做讀書人中最高尚的人,又沒有超越學道的了!
        朱老夫子說:讀書是用來求道的,不然讀它有什麼用呢?
        至於學業,那是修道以外的事情。可惜人們為了這個學業,捨本逐末而與道失之交臂,白到紅塵走一遭,實在可惜呀!
        道德經說:即使是天子(皇上)、王公大臣,雖然有諸多珍寶馬車,享受一時榮華富貴(榮華富貴終有時)。與其坐在豪華的馬車上,不如行在修煉的道路上(返本還原壽康寧)。
      古代的帝王,都是以君王之道兼導師(教授民眾)之道的啊!
      就說孔聖人孔子,他的道(中庸之道)不全是給君王的,而是給廣大的有識之士的。然而當今有識之士卻不多見!
      有誰是見道就明白了的?
      又有誰是聽道就心領神會,去踐行實證的?
     這個「道」就像寬闊的馬路一樣,難道真的那麼不容易明白?
     皆是因為人們懷疑猜忌而不去求啊!只要你去求,就能得到道。
     做天子君王,現稱主席、元首、總統的得了道,就能保住他統治的天下;
     做王侯將相的,當今各種重要官員得了道,就能保住他所統轄區域;
     做官的,或集團公司領導得了道,就能保住他的擁有;
     平民百姓得了道,則能保住其完整的身體康泰樂壽。
     才能出眾被人操縱,最終沒有幾個有好結果,善始卻少有善終的;德為了自己而修,會落一個好的名聲;而道則是沒有名的,但用起來卻妙用無窮啊!所以君子是以求道、修道、得道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而對待功名富貴,則將它視為天上飄著的雲彩,任它來去,而視之不見,無動於衷矣。
      或許有人問:君子一心求道,視道為他的生命一般。這裡面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我:有。
     願聞其詳!          
     我的(養真子)答覆:學道的人,是反諸求己,找到真正的「我」(真人,仙,佛)啊!
    修道的結果:
    ㄧ、心地廣闊,包容萬物;
    二、身體康健,益壽延年;
    三、疾病痊癒,返老還童;
    四、乃至遇難呈祥,了脫生死。
    如此多的益處,難道還不夠麼?
   
     或許有人又要問:學道的人,難道真的是有這麼多的益處及快樂麼?
     當今世人,見到有學道的人,都說他像是傻子。這是為什麼呢?
      實話對你說吧,道德經云:
      最智慧的(上士)人聽到道,即朝夕不怠,精進勤行;
      聰明人(中士)聽到道,覺得很好,似乎不太急切需要,因此想做便做,難以 持恆;
     而自以為是者(下士),則嘲笑學道者的愚痴和傻冒,繼則哈哈大笑之。然 不笑反而不能說明道的珍貴(因為大道無形無相,亦無名無跡,非踐行實證者難窺其貌)!

       白鬢老人說:
       讀書最好的莫過於學道。然而從古到今,學道者眾多,而成道者卻沒有幾個。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要五戒精嚴(貪、嗔、痴、慢、疑);
      其次要讀書多(聞思修);
      第三要早些遇到好老師指點。
      這是為何?
     五戒不真不能生出離心(脫離六道輪回);讀書不多經典難明疑惑叢生;遇不到好老師(明師)點拔,終為小術小法所誤,光陰空耗終至遺憾,不能成道。
      不信你看看漢鍾離、呂洞賓、紫陽真人、白玉蟾、邱處機邱祖等諸位仙人,哪個不是智慧超群,聞一知十,胸藏萬卷經書。加之年輕時即遇得道高人提點,進而勤修苦煉終於成仙得道。
       對於在塵世中的修行者,如果不能得到真正明白的師父傳承指點,是極其難以成道的。如果說我的(白鬢老人)說法有錯誤,煩請諸君去問問上述得道的仙人!


           覺明居士:
世間萬般皆下品,思量惟有學業升,
若然超越讀書士,莫如修行得道真;
天子得道天下保,諸侯得之國長興,
卿大夫曉其家好,士庶人得固身心;
德修自己獲名望,才為人用鮮善終,
道卻無名彰靈妙,得之恆常極樂欣;
君子惟道是學至,富貴功名浮雲飛,
學道在我觀自在,心闊身潤了死生;
如此之益求即得,奈何世人難信親,
道德經云揭緣起,三類人群當下分:
上士聞道勤實踐,惜時如金坐臥薰,
中士聞道若存亡,打魚曬網得失爭;
下士聞道哈哈笑,痴人說夢妄想紛,
修士愚頑尤病了,不笑怎顯道貴珍!
大道至簡求則可,當下識得惜時金,

性命同修能慧顯,坐進此道康樂馨!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貫通三教養真集】--跋

 跋
       【貫通三教養真集】淺釋,經過近四個寒暑的潛心釋義~終於成書了!
        在這數年時間里,我幾乎每日與隱士養真子對話…
        由於【養真集】成書於近三百年前的乾隆年間,且又是一本修真養性的寶典,廣涉天文地理人事之古今諸般典故,無形增加了翻譯的難度。為更好地參悟寶典,我與道侶夫人小蘭,於2014年與2017年先後兩次赴印度頂禮佛陀和大德高僧,並屢得奇緣加持與點化。同時也讓我更加信賴與珍惜前輩養真子苦口婆心的教導…
         因此,凡【養真集】里涉及到的文獻經典,均認真研讀,細心體悟。對我來說是承繼了一次中華傳統文化的洗禮!一次脫胎換骨的生命重鑄!抑或是儒釋道醫諸家一如的旅行!
       伴隨淺釋的深入,我對這位融貫三教的得道高人由衷升起崇敬之感,亦為他的高瞻遠囑而驚嘆!!!
      【養真集】將儒釋道醫與人性命攸關的聯結進行了深入淺出地闡述,對時下養真修行的種種弊端亦作了直心被露…更是清醒地認識到他的那些觀點、見地,很難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現實…亦如佛祖在講經說法四十一年後的晚年,借阿難尊者險被摩登伽女破戒墮落的契機,開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將開悟與成佛的精髓盡數付囑於【楞嚴經】和【法華經】之圓頓大法的傳教上一般!!!
        然綜觀佛陀傳法會上參加法會的成員,均是阿羅漢和佛級別的菩薩,且受到佛祖當下的點化與加持…
        無限感恩【我佛慈悲】!從人性根本點出發,揭示了開悟與成佛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魔考,以及如何才能減少和避免纏縛的方法。【楞嚴咒】就是消除魔障的根本咒!
        大法雖好,成佛也易。但路途既近亦遠,魔佛交熾,非大根器或真正有緣者能夠順利得之。即便二六時中不停的念經參禪,倘若未能實修踐行,提升自身免疫抵抗力,決難衝破或擊潰如【楞嚴經】中所列五十陰魔軍(此為概數,魔之數當遍環宇盡虛空,與佛同一爾)之圍剿…
        無限感恩【中庸之道】!將大道理法盡數付諸於人們息息相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命實踐之中。用【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心傳流傳後世…
         無限感恩【黃老道家】!將宇宙自然大道規律,以及如何證得此道的竊訣,隱於性命雙修之大道金丹留與子孫,讓承繼者在「福祿壽禧」諸般自得狀態中獲得似神仙般的逍遙…
        古哲雲:性在天邊,命沈海底。道不遠人,人自遠之。若然有志康樂自在,或者現世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獲得永恆之如來本性者。當環視蒼穹,本著「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之胸襟,摒棄宗派門戶之己見…精鑽細研踐行,定會有無限妙用之驚喜回饋。若只當閒書略過,則如走馬觀花,過而無痕矣!
             
              隱士留書掩聖蹤, 覺明頂禮感恩豐;
              十六心傳留後世,儒家寶典數中庸;
              黃老道德盈天下,南華逍遙似仙翁;
             諸家相匯皈一處,  見性明心如來擁!

覺明居士
        2017年3月31日於美茵茨靜心齋

【貫通三教養真集】--引言

天地日月之道;鬼神人物之理;超生長生之術;出世入世之法。無不備載,無不精詳。真醒世之語。修身之要也。
請吾友盡書分類。而次集之。書成。分作上下二卷。直將三教真傳。並自得心法。毫無所隱。出以示人。使見斯集者。若能潛玩。自然善心發現。洞徹精微。由是而迷者悟。邪者正。不誤入於旁門。愚者明。柔者強。不廢功於半途。
吾友之集。其有裨世道人心者大矣哉。吾友道號養真。余老拙不能贊一詞。直書為養真集。以弁其首云爾。

【作者養真子】序
自古及今修行之路。三教聖經。無非誘人明其理知其萬物。
理乃天地之首大也。知於理也。則知天地一切之物。生來死去。善惡兩途之報。善者能創基業,神鬼相護,能成大事。惡者鬼神怒恨,難成富貴。亦不能作頂天立地之漢。如此等是。
奉勸 諸君子依吾之淺才薄能,刻此書流行天下。自務其正。一生受用無窮,不盡矣。
今以自逞薄才之序。實於慚愧。諸君子觀之。勿以一笑耳。

貫通三教養真集】序一
                                     ----白鬢老人
通玄理而不通禪,必受固執之病;通禪理而不通儒,多成狂慧之流。
求其禪儒皆通而又能貫之以道,不但今鮮其人,即古之紫衣、黃冠,下除紫陽蓮池外,恆不多覯。
丙午夏之日,偶過友人趙公齋友。見幾上有【養真集】一卷。因溯其書之淵源,乃得之海甸慧福寺。寺僧得之陳提台,提台又得之其家西席,遂借歸閱之。系隱士養真子所著,惜其不表姓名,蓋赤松黃石者流也。
其書,由儒悟禪,就虛靈而養舍利;由禪證道,借般若而煉金丹。談空則拈花畫壁之真傳,論道則無鉛虎汞龍之假借。孔顏樂處,信手拈來;濂洛薪傳,隨筆揮出。匯三教而同歸,掃白馬青牛之幻相,總百家為一轍,洩天心水面之精微。不作空中閣樓,步步階梯;修成幻海橋梁,頭頭道路。
衲子朝夕玩味,不須十卷【楞嚴】;羽客行住遵循,何用五千道德。驀直行去,省多少雲水三千,俛首入來,便可坐洞天十二。
因其為稀有之奇書,遂全忘我心之固陋,始續貂以裁狗,繼付棗而登梨,以後尋真不用白雲觀里,從茲訪道,何須黃鶴樓頭?
採玉探珠,全望高明之慧眼;飛升羽化,庶酬作者之婆心。噫!偌大乾坤,應有知音之客;如斯世界,豈無見性之人?
聊染翰而暢言,遂無心以成序。
 乾隆丁未上元觀燈日,白鬢老人王士端題於塵世蓬壺曉峰。

貫通三教養真集】序二
                                  ----白鬢老人再筆
余嘗謂大修行人,必得學禪家參悟,用道家功夫,敦儒家品行。其故何也?
人不學禪家參悟,則心性不能明徹。不用道家功夫,則神氣不能相抱。不敦儒家品行,則必至好奇尚怪。驚世駭俗而後已。是本欲學仙學佛,反成魔王妖孽。
試看古今來,得正道而修成者固多;入旁門而喪身失命者,亦復不少。故邱祖雲:試叩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空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悞了幾多年少?!
吁!世有躬行深造,必能默契余言。

同治壬申歲孟夏之初,養虛子讀而贊之曰:

儒書一卷號養真,真是修養大法程,
雪亮顯明全剖晰,得來參究妙通神。

【貫通三教養真集】釋者序
                                           ----覺明居士
癸巳年壬戌月庚戌日癸未時(2013年10月11日下午2點),末學與台灣學生張小姐及道慈禪觀陳道長(道長乃當今華夏眾多道觀所播放之「太上老君常清靜經」的錄制傳播者。有關此段奇緣,閒暇再敘),一行三人,前往台灣中華道教總會拜會張檉理事長。
其間承蒙理事長盛情接待,我們就現今社會修行現狀,從釋道儒醫諸多領域進行了較深的交流探討!
理事長博古通今,涵養甚深。其夫人也是修煉之人,對道學理論亦造詣非淺。原本計劃三十分鐘左右的拜會,由於談資融洽,而延至兩個多小時。
理事長及陳道長對末學鼓勵有加,殷殷期許之情揮之難去。臨別時除合影留念外,陳道長奉會長之意,特贈送末學一套道學寶典。喜獲盛情,吾恭敬欣納之!
是晚,在陳道長之道慈禪觀至一學員煉功處,忽見一老人水晶雕像,栩栩如生,相貌儼然,不由肅然起敬!遂詢問道長,道長告知曰:此乃達摩祖師也!
奇哉!此達摩水晶像放置此處多年,末學九次赴台均在此處講課,抬頭可見、低頭亦視,竟熟視無睹焉!
   
今日一視,如見親人然!遂即毫不猶豫向道長禮請摩拜!道長體吾真心,欣然將達摩祖師像贈與末學,並把珍藏二十餘年的大顆水晶十八羅漢佛頭佛珠像,及其他的一些顯密珍藏相贈。
數小時內得如此多的珍貴寶物,不由得讓覺明沈吟禪思,此中必有某種玄機奧妙!
晚間十時許,至酒店歇息處供達摩祖師像畢,信手拿出一冊理事長所贈道學寶典,乃隱士養真子所著之【養真集】是也。閱讀之際,不由心生法喜,盈盈洋溢,遂細閱詳品,達旦通閱,尤久違之老友重逢焉!
  
末學求道講學治病療疾數十載,涉足釋道儒醫武氣功,乃至成功學、心理學、NLP、催眠術、家庭系統排列、教練技術、奧修禪修等諸多風靡全球的各種方術,以期提升自己,解決在實踐中困擾自己多年的問題、提升幫他人克服煩惱疾苦的能力…
然循行求索一周,諸多困擾與答案依然渺茫…直至見到【養真集】,細品祥參後尤醍醐灌頂、甘露傾盆,豁然開朗:
 【養真集】融三教於一,人間事神仙境佛國緣全;
   縱古論今不失簡約精點,談玄講道莫不詳略要言;
   身心靈三者言之超心理,精氣神敘述精妙猶蒞臨;
   為初涉者學道引導指歸,讓停滯者進階驅霧拔雲;
   曰儒曰道曰釋曰醫詳解, 言生言老言病言死空靈;
   將修煉之徹要付諸簡本, 就訪道的資糧備於一爐;
   炎黃堯舜孔老佛陀盡覽,紫陽蓮池洞賓邱祖仙盈;
    粗涉獵愛不釋手獲至寶,細把玩藍天耀輝貫長弘;
    眾里尋百千度徘徊往返,驚回首遊子歸脫俗超凡;
    非筆墨難言語三教心宇,聞之雀躍返觀如飲丹丸;
    細思悟明心見性結碩果, 識一性神凝氣穴喜參禪;
    積功德培福報無私忘我,了凡塵累世緣赤子胎元;
    天心人心事心終至道心,醫行儒行仙行歸佛滿圓!
          引【道慈禪觀】詞為之結序:
          道真理真天命真,慈悲喜捨為己任。
          禪定般若六度門,觀止之道戒為根。

覺明末學今為之一序,雖有貽笑大方之嫌,然居位緣人,在當今資訊繁雜、學說紛紜,各執己見、魚龍混雜的五濁惡世。能觀之品之抑或踐行之,倘若有些許心得,赤子之心欣欣然矣!!

辟谷簡介


大家談到辟谷,此亦屬修行養生範疇,歸根結諦是一個捨和得的問題。學佛修道養生長壽,古人講捨得,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捨不得。老子講"反者,道之動也",修煉是一個逆向思維逆向行動的過程,不同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為學日増"求索過程,其思維模式更要遵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的原則。現代人是得到的太多太多了,因此修行內在所要求的緊閉六門(眼,耳,鼻,舌,身,意),防止六賊(過度打開謂之賊)。防禦機制超負荷運轉,久之漸漸失靈乃至癱瘓。無數問題和疾病都來源於"我"的過度索取,亦即"得";而勿視其對立面的施予,亦即"捨",一旦得到了就難以割捨。修行的境界要求是捨,只有捨得愈多,你得到高能物質的加持和幫助也就愈多。
佛家的六度波羅蜜即是"捨得"的最好禪釋佛說"回頭是岸"!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但誰都可以從現在開始,書寫一個全然不同的結果。夫妻之間,朋友鄰裡間及日常修煉中,倘若"捨"字扎根了,無形的"得"亦如影隨行了!    談到辟谷,大家可以試著從現在起就一天,三天,七天乃至更多日子。只要改變一下思維和行為就可以了,意念不吃五穀雜糧,而是吃自然界或意想在吃美味佳餚,深呼吸,毛孔亦張開呼吸,吸取意念中的營養美餐,信心要堅定配合煉功效果更佳!   
修行不難,難在從心念上捨棄自我和周圍環境,以及業力因果的制約這就須要決心信心恆心以及良師益友的支持與互動~~~信手言之供參考快樂互動




有關辟谷的其他介紹參考介紹
關於辟谷,見難實易,一之唯心;
至一守神,暢然達至矣!
今介紹道家之「守一避谷」法,供大家細參踐行:

守一是修煉避谷之本,只要你有志於避谷,精神專一,即可避谷。
道經中說「守一,若肌,一之與糧;
若渴,一之與漿。「一」是指形而上者,可以指神、氣、道。
「守一」也可指精一於某種方法。
如精一於服氣,你就能避谷;精一於服餌,精一於導引,都可以促成避谷。
關鍵是你能否做到精一執中,微妙察照。
精一於避谷,可成丹道。

辟谷有多方面的益處:
   1)辟谷可以激發調動人體的潛在能量。人體猶如一支軍隊,必須經常不斷地進行訓練、演習,才能使軍隊富有戰鬥力。長期處於渙散、懶惰狀態武器生鏽的軍隊是不堪一擊的。現代社會為人的生存提供了優厚的生活條件,相當多的人營養過剩,運動量不足,雖然帶著一身重重的脂肪,除了行動不便外,一無所用,走不了幾步路就呼呼喘氣,這樣的人你能說他強壯嗎?辟谷可以給養尊處優的人們一個絕好的練兵機會,猶如軍隊的戰略總動員。把人的飲食供應停頓後,人要繼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必須調用原來儲備的脂肪和糖類,通過氧化來釋放能量。辟谷可以更新人體的能量儲備,使其保持備用和可用狀態,強化機體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
   2)辟谷可以對身體起到雙向調節作用。辟谷可以使人的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矯正肥胖,矯治消瘦。辟谷通過切斷飲食供應,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脂肪,超重者自然可以減肥;辟谷通過清理消化道,增強胃腸的吸收能力,使消瘦者在辟谷後可以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超瘦者也可以增至正常體重。辟谷對血壓偏高或偏低者也可使其趨於正常範圍。
   3)辟谷可以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增強記憶力,加深理解力,強化意志力,培養忍耐力,增強自信心,使人充滿勇氣,抑制慾望。還可進一步開發自身的靈性,瞭解大自然的真理。
   4)辟谷可以清除人體的病源。人的腸道中長期積聚著宿便,不僅產生腐敗物質,還直接影響胃腸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正常,人吃五穀雜糧,是不會發生營養不良或缺乏各類營養物質的。重要的是看人體能從食物中吸收多少營養成分,而不是看人吃了多少東西。醫學博士里維爾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人類的疾病,多半是因為糞便滯留在腸內所引起的。良好的排泄,就是健康長壽的秘訣。」要想徹底改善人體的吸收功能,就必須要清除宿便。但宿便的清除卻不是靠灌腸或服瀉藥所能做到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辟谷,做一次全身的「大掃除」,徹底清倉才能獲效。實踐證明,一般人辟谷到第四五天仍然有大便排出,到第七天時,宿便就會被徹底排淨。排出量多則1800毫升,少則360毫升。這就是為什麼要求人辟谷一般要七天以上的道理。宿便的清除,使消化系統的效率空前提高,營養吸收良好,疾病自然會減少。
   5)辟谷可以延長壽命。美國營養學家馬凱博士,發現老鼠每周禁食兩天,不易生癌,且壽命延長一倍。觀察動物界不難發現,大凡猛獸如老虎、獅子之類,暴飲暴食,食量大者,其壽命並不算長,而像蛇、龜等,一生消耗的食物並不多,但其壽命卻相當可觀,能生存上百年者多矣。
   6)美容顏。辟谷是最佳的美容師,因辟谷使心血系統健壯,心臟功能增強,能把血液和氧氣輸送到人體邊遠末梢:包括臉皮、頭皮、全身皮膚、手指甲等;又把全身臟腑、皮膚、毛髮、爪甲獲得滋養。故一次辟谷,則可見臉上皺紋減少,雀斑變淡,臉色白淨

辟谷是道家養生法的一種,修煉到較高層次時,可以做到天人合一境界。辟谷可以啓動生命本真系統,激活體內靈熱能量,形成自我循環供給。辟谷不但能增進記憶力、理解力,增強意志力和自信心,還能在57天內排出體內宿便,清除病源,增強體質,可以消除肥胖,健美體型。歷史上很多大成就者都是經過了無數次辟谷,最終獲得生命的頓悟。

    辟谷修煉不僅突破了醫學上七天就餓死人的界限,對於人類度過各種災變引發的特殊環境狀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能夠安全度過災害時期的人必是那些掌握了特殊生存能力的人。

   排除體內宿便是修煉和健身的關鍵所在,練功久難入靜,內丹不明與體內積存宿便的毒素反應有直接的關係,宿便的毒素反應於體表可以造成皮膚色素沈著、粗糙和退化,這也是人類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宿便是百病之源,其產生的大量毒素被人體吸收後,將降低人體免疫力,誘導各種疾病滋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宿便在腸道內具有很強的粘附性,採用灌腸或服用瀉藥並不能夠徹底清除,辟谷可以做一次全面清除。宿便清除後可以使消化系統工作效率提高,身體會日益強壯,反應於皮膚可以使人容光煥發,皮膚紅潤光澤青春永駐。沒有了體內毒素的困擾,練功靜坐心性自然平和,可直入虛空定態,穿越多維時空領略萬般玄妙佳境。


辟谷是道家養生法的一種,即短期內不吃糧食和主食。因人體攝入過量的食物後會大大增加消化、轉化等功能的負荷,使腸胃、心肺、肝膽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影響了健康和壽命。另外在腸胃中存有大量的渣滓、病菌,如這些有害的東西得不到清除,人體就易得病。
辟谷的原理,概括而言:改變營養來源,從而調理人的思維、精神,和人的養生態和功能態,盡而身心和人天的關係得到優化,出現多種功效:修煉精神、健身健美、延年益壽、開智增慧,修真養性,增長功力、開發潛能
辟谷可以啓動生命本真系統,激活體內靈熱能量,形成自我循環供給。辟谷不但能增進記憶力、理解力,增強意志力和自信心,還能在57天內排出體內宿便,清除病源,增強體質,可以消除肥胖,健美體型。歷史上很多大成就者都是經過了無數次辟谷,最終獲得生命的頓悟。
  各種生物的生存在自然界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養代謝,另一種是異養代謝。植物屬自養代謝,這類生物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宇宙中的精氣及光合作用,可合成有機分子用來營造自身並儲備能量。而人類和其它動物雖屬異養代謝,但可以肯定地講,在所有生物的演化過程中都經歷過自養代謝這個初期階段,所以說人類身體中仍然保留有少量的自養代謝結構的基因,而人類的辟谷就是人體生化代謝上的返祖現象。通過修煉辟谷,我們就可重新去激活、喚醒沈睡中的自養基因。

貫通三教養真集 【後記】

  【後記】                                     覚明居士       《 貫通三教養真集 》 淺釋,經過近四個寒暑的潛心釋義,終於成書了!      在這數年時間裡,我幾乎每日與隱士養真子對話 …      由於 《養真集》 成書於近三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