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篇:神
人之真性,即人之元神也。以其靈明而莫測,妙應而無方,故名之曰神。謂之元者,所以別於後天思慮之神也!
神來入身者生,神去離身者死。
何以知神來?
念止神即來!
何以知神去?
念動神即去。
形者,氣之宅也!氣在則形不衰。
氣者,神之母也!氣在則神不散。
人為善,則神聚而靈;人為惡,則神散而昏;人有病,則神離形而不受其苦;人有難,則神先去而不當其殃!人一息不得神,則一息不全。
人有三谷。其虛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
上曰天谷,泥丸是也!為天根,神之本宮。故神居天谷,則精化炁。炁上升,九年天宮滿,而天門為之開通矣。
中曰應谷,絳宮是也!為布政之明堂。故神居應谷,則耳有聞,目有見,五官效職,而百骸為之從令矣!
下曰靈谷,丹田是也!為藏修之密室。故神居靈谷,則視者返,聽者收,神氣相守,而營魄為之抱一矣!
白鬢老人曰:
元神二字說得極明白。不然,必認後天思慮之神為神矣!
念止神即來,念動神即去,尤為下手口訣!
有病,則神離形,而不受其苦;有難,則神先去,而不當其殃!
非神化之人,斷不能道神化之妙。世之津津論神者,何嘗夢見!
☯覺明淺釋三十一丶神
人的真性(真人丶佛性),就是人的元神啊(元神:即天命之性)!由於他靈機清明並且變化莫測,玄妙萬應而沒有界限,因此將其命名為「神」。
之所以稱為「元」,是為了區別後天思慮之神(即識神:氣質之性)的原因。
神進入人的身體裡則活;神離開人的身體即死!
怎樣才能知道神已經來到人的身體?
回答:妄念停止時,即是神來到身體時。
如何知道神已經離開了身體?
回答:妄念生起或念頭一動時,神也就離開了身體。
人的身體,那是氣居住的房子啊!氣在則人的形體不衰老。這個「氣」呀,他就是「神」的母親啊,氣在神就不會散掉!
人做善事且心存善念,神即到來並且靈妙清明;
人做壞事且心存惡念,神即發散並且糊塗昏瞶;
人生病時,神即離開而不承受形體之苦;
人遇難時,神則率先離開而不承擔形體之殃!
人只要有一次呼吸得不到神的幫助,則這一次的呼吸也就不完整。
人身俱備有三谷,由於它像空虛的山谷而神居住其中,所以叫做「谷神」。(谷神即指空虛無形且變化莫測丶永恆不滅的道。)
在人體上面的叫天谷,泥丸就是呀,也叫做天根,是神的本宮。所以神居住在天谷(天谷:指元宮,乃元神之室,泥丸藏神,神所居之位,萬神會集之鄉;泥丸:在兩眉間上,入三寸為上丹田,上丹田直上約一寸玄丹腦精泥丸魂宮,主司天府事;天根:自然之稟賦丶根性),因而精才能化為炁(指未出娘胎前的先天氣,因是修煉者在無欲無念前提下,由精轉化,亦可理解為無欲之陽氣),這個煉精化的炁上升(周天運行),經過九年天宮才滿,因此通往天門的路開通了(開天門:內丹術語,指修煉時元氣沿著督脈運行,通透尾閭丶夾脊丶玉枕三關)。
在中間的叫做應谷(應和響應的虛空山谷,亦指絳宮藏氣之府),絳宮就是的呀(指中丹田,乃神所居宮殿,道教稱心為絳宮。絳宮不動則精不馳,神不疲憊)。象徵施行政令教育方針,及古代天子舉行大典的地方。所以神住在應谷,因而人的耳朵能聽、眼睛能視、五官亦各司其職,四肢百骸也都服從調遣了。
在人體下面的叫做靈谷(神靈居住的山谷,藏精之府),即是下丹田啊(下丹田:又名人根,在臍內一寸三分處,乃百脈樞紐,生命根源,性命之祖)。這裡是收藏修煉的隱秘房間。因此神居住靈谷,使得往外游弋的目光返回自己;向外聽的耳朵收回自身;神與氣互相守護;以至魂魄專精固守不失其道啊!(一:指道。)
白鬢老人說:
元神二字說得非常清楚明白,不然人們必定認後天思慮之神為神了。
妄念止,神即來吾身體;妄念動,神即離開吾身體,尤其是參禪悟道的竅訣!
當人生病則神離開形體,而不承受疾病的痛苦!
當人有災難則神率先離去,而不阻擋這個禍殃!
不是神化得道的人,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這個神化玄妙的!世間那些津津有味地談論神的人,在哪裡夢見過?
覚明居士:
一個神字道魔分,
人之真性元神根;
靈妙莫測應萬有,
觀音點化悟心經;
元者有別識神故,
神來吾體精炁增;
神離形完人即死, 親朋子喚終成空;
何由知曉神已至? 妄念止時諸神跟;
思慮外求真人跑,
神疲氣餒諸苦興;
吾人一息神不在,
不全呼吸命旦夕;
神之自在無拘束,
不受病殃離幻身;
修養之道須知曉,
谷神不死得榮欣;
三宮三谷炁充滿,
攝情歸性返視聽;
性命同修得自在,
抱一勿離大道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