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十八篇:名利

學道之未得者。皆妄念之不絕,有以障之也!      
妄念之不絕者。皆名利之難忘,有以牽之也!    
茍欲絕妄念,必先把名利照破而後可。
名為造物之深忌;利是人情之所必爭。故名利殺人,甚於戈矛。
何也?
戈矛殺人,人知避之。名利殺人,死而不悔。  
古之有道者,多為佯狂。蓋不欲人知也!
今之人,但有寸長,而欲表暴於世者。陋矣!   
君子學道。將一切好勝逞能之心,俱都忘盡。暗暗潛修,道明德立猶未能焉!
故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
利之為物也。無德而使人親;無火而使人熱;無權而使人不憚其勞;無情而使人一刻不忘。
使學道者見之而敗德;使治世者見之而枉法。
自古人心國法,多為利所害。天下有大害,藏於大利之中,而人不知。非不知也,為利所昏也!
犯法之贓,猶犯病之食也!竊取時惟恐其不多。敗露時惟恐其不少。一物也,何前後之異若斯也?利與害相隨故也!
設若見利時,即思有害。而苟且之念,必然可息矣。
君子積德。德能潤身,亦能榮身。故大德者,位祿名壽,不求而自至。
小人積財。財能養身,亦能害身。故財多者,憂患恐懼,欲去而不能。

白鬢老人曰:
名為造物之深忌,固說得好!
利之為物以下數句,尤說得透骨透髓!
商賈聞之,亦當點頭。況士大夫與學道之人乎!


覺明淺釋十八、名利
    學道之所以沒有成就。皆是因為妄想雜念沒有斷絕,有這個屏障阻礙的緣故!
    妄想雜念不能斷絕的原因。都是因為名利難以忘卻,猶如牛的鼻子被牽制住了啊!
    如果要杜絕妄想雜念,必先把名利看破然後才能做到!
    這是因為:
    名為創造萬物者道所深深忌諱的;
    利則是世間人情必然會爭取的。
    所以名利殺人,勝過刀槍。
    為什麼?
    刀槍殺人,人都知道躲避;而名利殺人,至死都不會後悔。
    古代有道德的人,大多假裝瘋狂,那是不想讓人知曉自己是得道高人啊!
    今天的人,只要有一點點長處,便想要暴露給世人知道,淺薄啊!
    品德高尚的人學道,會將一切爭強好勝逞能的心,全部忘盡,默默無聞地修煉。即使道明瞭、德亦具足,還猶恐難以達至得道!
    因此說,品德高尚的人之所以讓人佩服,並且追趕不上,正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
    利對於物質來講:
    即使來路不明也會使人親近;
    即使沒有火也會使人產生熱能;
    即使沒有權力也會使人不辭勞苦;
    即使無情也會叫人時刻不忘。
    讓學道的人見到利益從而敗壞德行;使治理國家的官員見到便貪贓枉法。
    從古到今,人的良心和國家法令,大多被利益所破壞。
    天下最大的禍害,都隱藏於大的利益之中,但人不知曉。不是不知曉啊!而是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啊!
    犯法的贓物,猶如讓人生病的食物啊!偷取時,唯恐其偷的太少;敗露時,則唯恐其偷得太多。
    同樣一物啊!為什麼前後態度相差竟然那麼大?
    皆是利益與危害相隨的緣故。
    假如見到利益時即想到危害的存在,那種只顧眼前、僥倖的念頭,自然可以熄滅了!
    高尚的人會積德行善。德行能夠滋養身體,也能夠榮耀身份。所以有大德行的人,地位、錢財、名聲、康壽,皆不求而自然到來。
    沒有德行的人積累財富。財能夠養育自己,也能夠禍害自身。因此財富多的人,憂患恐懼臨身,想要祛除卻難以達到。

白鬢老人曰:
    名為造物之深忌,固然說得好!
    利之為物以及下面數句,尤其說得浸透骨髓。    
    商人們聽到,也只能點頭;況且做官和學道的人呢?

覚明居士:
學道未得所為何?妄念難絕心生魔;
魔興皆因名利故,照破放下方諧和;
名為造物深忌諱,利乃人情逐生活;
名利殺人甚戈矛,糖衣炮彈中不覺;
貪贓枉法皆因此,損德敗身沒奈何?
古得道者多佯狂,不欲人曉費蹉跎;
好勝逞能俱忘盡,道明德立猶未著;
今人之患寸長表,爭名求利命早奪;
求而得之魔驅使,勿求天道酬佳禾;
君子積德榮潤身,凡人聚財憂患磨;
今日堪破名利苦,無為清靜修仙佛!

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十七篇:塵世

搖動之謂塵,變遷之謂世。
世有治亂。治世貴才而見,亂世貴德而隱。
人有老少。少年貴學而勤,老年貴養而靜。
唐虞之世有許由,孰憂孰樂?
叔季之世無嚴光,孰清孰濁?
吾人涉世如渡河。凡有陷溺處,要知避之。
良驥至捷,常受風塵之苦。玄龜雖靈,難逃刳腸之禍。
相彼飛鳥。乘風而起,擇木而棲。何其適也!只因貪食,悞入於籠求脫不得。
今夫爵祿,人之樊籠也歟!
春秋不用孔子,春秋之不幸也,後世之大幸也!玄德能用孔明,玄德之大幸也,孔明之不幸也!
古人所行之淑慝,與今人所行之是非,併自己所行之得失。事屬已往,俱是塵世中之精扯淡!
說著何為?念著何益?不說不念,則心靜矣!心靜便是道。
今日之脫洒處,皆從先年之不如意得來。   
今日之不如意處,安知非異日之脫洒乎?

白鬢老人曰:
心靜便是道!可見道不遠人。
世人之不得意處,正高人之得脫洒時也!
參參!


覺明淺釋十七、塵世
    凡是搖擺晃動的稱為塵,變化遷徙的叫做世。
    一個時代兼有安定與動亂。太平時期治理天下重視才能,因此有才者顯現;混亂時代重視德行,因而有德者選擇隱居。
    人皆有老年和少年時代。少年時貴在學習且勤奮;老年時貴在養心且能夠靜心。
    唐堯與虞舜之太平盛世有隱士許由。誰憂愁誰快樂?
    叔季之亂世沒有嚴光(漢光武帝舊友,雖有治世才能,卻選擇不士隱居),誰清淨誰渾濁?
    為人處世尤如涉水過河。凡有深坑或漩渦處,要知道並且躲避它。
    你看那優良的馬匹跑得極快,正因如此才常常飽受風雨塵勞之苦;通達玄妙的烏龜雖然靈驗,最終亦難逃挖腸破肚的慘禍。
    瞧那展翅的鳥兒,動時乘風直上雲霄,靜則選擇樹木歇息休養,何其舒適自在呀!只因貪圖食物,悞入捕鳥籠中,致逃脫無門。
    而今之官爵名利,乃關人的籠子呀!
    春秋時代不重用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損失,卻是後世的大福報啊!
    劉備(劉玄德)能夠請到孔明輔佐,是劉備的大幸呀!卻是孔明的大不幸啊!
    古人所做所為的善惡,與今人做事情的是非,以及自己所做的得失,俱屬往事,都是塵世中的無聊閒扯!
    為什麼要說?想念著又有何益處?不說不念,心就靜了。心靜便是道!
    今天灑脫的地方,都是從過去那些年不如意中得來。
    今日的不如意處,怎麼知道不是他日的灑脫呢?
      
白鬢老人說:
    心靜就是道,可見道不遠人。
    世人不如意的地方,正是高人灑脫之時啊!

覺明居士:
人居婆娑濁世間,五欲六塵神魂牽;
縱古論今知何處?萬般動搖舞蹁躚;
水滸西遊三國淚,紅樓夢裡悲欣篇;
至親好友隨緣往,夫妻大限陰陽間;
廣廈千間眠七尺,幾多忙人困裡邊;
財色名利無休止,迷妄其中性命煎;
累世諸劫塵緣事,輪回糾結六道穿;
更有當今資訊猛,眼花繚亂難眠歇;
但求靜心神已遠,追悔莫及顛倒顛;
道不遠人急求道,尋訪明師循理兼;
脫胎換骨身心煉,靜心歸一灑脫添。

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十六篇:脈

人身之脉。正經一十有二,奇經有八。
惟任督二脉,係人之生死。
凡夫任脉之在腹者,從下而上行。督脉之在背者,從上而下行。前後間隔,化機無本。遂以稟氣之淺深,為壽命之修短。
仙家識得。任總諸陰之會;督統眾陽之綱。二脉若通,百脉皆通。故退陰符、進陽火,而行河車運轉之法。
其法凝神入氣穴,是謂歸根。神氣相守,抱一勿離。迨夫靜極而動,是神復乘氣根,而上昇於泥丸。於是河車之路始通。
要知河車之路,即吾身之任督二脉也。氣之始生也,鬱蒸於兩腎之間,泛溢於五腧之上。乃經水亂行,不由溝洫也。吾急以神斡歸尾閭,而上至於夾脊。夾脊難過舌柱上腭,使之上風府,而直至泥丸。神與氣交會於此,其疏暢融液可知。少焉變為甘露,急將舌放,自鵲橋而下通。開會咽、過重樓、遊絳宮。復歸於所藏之處而休焉!
如此循環灌注。久之純熟,氣滿三田,上下交泰。所謂常使氣通關節透,自然精滿谷神存。

白鬢老人曰:
其法以下數句。萬卷丹經,不能出此。出此便是旁門。
老子所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正謂此也。
寶之秘之。尤願與上等根器者篤行之!


覺明淺釋十六、脈
    人體內的經脈,正經有十二條,奇經有八條。    
    唯有任督二脈,關係著人的生與死。
    一般人的任脈在腹中,從下往上流動;督脈在人的背部,從上往下運行。至使任督二脈前後有了間隔,從而人體變化的樞機沒有了根本。因此由人先天稟賦的強弱,來決定其壽命的長短病夭。
    而仙家修煉者則清楚明白,任脈為諸條陰經的總匯(陰脈之海);督脈是統帥眾陽的綱領(陽脈之海)。任督二脈如果暢通,人身體百脈皆通。所以用退陰符煉內丹通小周天,使任脈氣下行。在時機契合或陰六時用文火,即用意輕微導引,溫養沐浴,內氣沈降。須指導);進陽火修煉至陽氣生發旺盛或六陽時,將督脈氣引導上行與任脈連接,用武火,即用意稍急猛,引導氣急升行,而行小周天運行功夫。此方法要訣是凝神入氣穴,即將心息關注至肚臍神闕穴區域,這叫做歸根(人生命的根本)
    如此神與氣互相守護,抱住此一根本不離不棄。修煉至靜極而產生陽氣發動,就是人的神復甦且從氣根(神闕下丹田),沿督脈上升於泥丸宮(上丹田),至此河車之路(小周天運行之路)才開始通暢。
    要知道這河車之路,就是我們身體的任督二脈呀!當陽氣開始生起了,火熱般地在兩腎之間鬱蒸(道云:命門起火得長安);廣泛輻射滲透至人體五腧(井、榮、輸、經、合)穴道之上,此時經水到處運行,並且沒有秩序了。
    面對這個狀態,我們須急用意念引導運轉到達尾閭,而上行至夾脊;夾脊通過甚難,須舌抵上腭(搭鵲橋),導引此氣上風府而直至泥丸宮(上丹田),使神與氣在此處交匯,那種神氣疏通暢行暖暖的液體可以感知,不一會兒變為微甜之唾液甘露。
    此刻即將舌頭放下,打開會咽,讓甘露順鵲橋而下,經過十二重樓(喉管),進入絳宮中丹田,又回到神所住的地方(下丹田)存儲。
    如此循環往復地灌溉注入,長久積累純熟,便會氣滿整個上中下丹田(人體精氣神能量中心),同時陰陽二氣亦會平衡協調地交流。
    因此說:如果常使真氣通透四肢百骸,自然精神飽滿道之長存了!

白鬢老人說:
    上述所說這個方法以下的數句,萬卷煉丹養生的經書都不能超出此範疇。如若超出便是旁門。
    老子所講:修煉者達至空虛無極,且謹守清靜無欲狀態。則宇宙萬物間的相互運作生長,均可觀察到它們的本源;無論萬物怎樣變化,終究回歸其本性(道)。說的就是這個樣子啊!
    我們要像寶貝一樣保有並且珍藏啊!尤其願意與上等根基的修煉者,踐行實修之。

覚明居士:
人身十二正經周,奇經八脈聯絡通;
任督二脈陰陽總,自然相融身心雍;
凡人氣稟決壽夭,仙家煉修丹田充;
修身養性非為欲,反觀內視覺察功;
暇滿人身當重視,心息相依了然空;
河車之路循環繞,凝神氣穴切勿鬆;
日夜痛飲長生酒,口餌甘津臟腑恭;
常使氣通關節透,精滿谷神能量豐;
致得虛極守靜篤,歸根復命暢三宮。
三宮暢兮與道合,萬卷丹經藏腹中;
寶之秘之踐行篤,寰宇交泰慈壽翁!

2020年2月4日 星期二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十五篇:身

第十五篇:身
人之一身。
前有三宮。曰:泥丸宮、絳宮、黃庭宮。為神氣棲泊之所。
後有三關。曰尾閭關、曰夾脊關、曰玉枕關。為神氣通暢之路。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反之也。
又曰:湯武身之也。只是反求諸己而已矣!湯武能反求,湯武身中有個堯舜。
吾人能反求,吾人身中都有堯舜。反觀其身,氣在其中矣。反觀其氣,神在其中矣。
君子以身任道,故身修而道立。小人以身殉欲,故欲滋而身亡。
楞嚴經曰: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人之不能得道者,皆為形所累也!
欲除此累。須知此身是不牢之物,最苦之軀,無主之形,膿血尿屎之袋,渾身內外無一點好處。      
為甚麼?你要喫好底?穿好底?每到人前,誇伶俐?賣俊俏?
指使底人,意亂心迷。把世上人,都被弄壞了。死了生,生了死。從無量劫來,受過無數苦惱,終無出期。
我今立志學道。把你始末緣由,都看透了。再不受你迷惑!再不受你指使!漸作人空慧,頓用舍身法。墮肢體、黜聰明、抱而弗離。道可幾乎?  
仙家修身,必返其體。神即炁,凝炁即神注。性命雙修,道器相乘。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白鬢老人曰:
老子云:外其身而身存。
長春真人云:百計以養身,即百計以昧心。再兼有皮囊歌,自能全身放下。


 覺明淺釋十五、身
    人的身體。
   在前面有三個宮殿:稱為泥丸宮(道家修煉內丹術語,即上丹田);絳宮(即中丹田);黃庭宮(有關黃庭的說法不一,此指下丹田)。他們是神氣居留停泊的地方。
    身體之後有三個關卡:名叫尾閭關(尾骨長強穴至命門穴為下關);夾脊關(又名轤轆關,命門至大椎穴為中關);玉枕關(又稱玉京關,大椎至玉枕穴為上關)。此為神氣通達暢行的路線。
    孟子說:「堯舜是天生的聖人;湯武是學成的聖人。」
    又說:「湯武是通過修身達至聖人的,只是由於回歸自性、返求自心而矣!」
    湯武能夠反觀求己,湯武身中即有個堯舜(率性合道);如果人能夠反觀自求,則人人身中都有個堯舜!
    反觀我們的身體,氣就在身體中了。反觀氣在身體中運行,則神也在身體中了!
    君子用健康身體作為承載道的基礎,因此修煉好身體,道也就有堅實存在的基礎了。
    而一般人則利用身體去滿足各種欲望,雖然得到一時滋潤、滿足,卻讓身體不堪重負而過早夭折。
    《楞嚴經》說:「一個法門或一種方法深入踐行,達至沒有一絲妄念,這才知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下子都清淨無欲了。」
    人之所以不能夠得道,都是被這個形體所拖累啊!
    要想得道和除掉這個累,必須知曉我們這個身體是不牢靠的東西!他是最苦的軀體、沒有主人的形象、裝著濃血屎尿的袋子、渾身上下內外沒有一點好的。
    為什麼你卻要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
    還時不時到人堆前誇讚伶俐、賣弄俊俏。攪得人意亂情迷、心神散亂!把這世間人都折騰壞了,死了生,生了死。繼續承受無量劫來已經受夠了的無數苦惱楚,且沒有了解脫的期限。
    我今天立下誓願學道,將這身軀的開始與結尾緣份由來,都看透了。再不被你(身體)迷惑;再不受你的指使。
    漸行達至了悟生死、無人無我的空慧之境。立即用捨棄身體(忘我)之法,落下軀體(意為禪坐),罷黜聰明(靜心寧神),抱一不離。
    倘能如此,離得道還遠嗎?
    道(仙)家修身養性,必須返回自己身體起修(煉津生精、煉精化炁);神即是炁,炁凝神即專注了。
    (心靈)(軀體)一起修煉。道(性心)與器(身體)互動;形與性俱都玄妙;終至與道合一歸真。
       
白鬢老人說:
    老子說:忘掉自己的身體,身體反而保全長存。
    長春真人說:千方百計去保養這個身體,即是千方百計地違背自己的真心良知。再對照看看達摩祖師的《皮囊歌》,自然能夠放下全身。


覺明居士: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此身忘不了;
終朝吃穿妝扮勤,恐將皮囊怠慢了;
五臟六腑不能主,四肢百骸辛苦了;
待得疾病突降臨,無常一到悔遲了;
今言此身甚難得,莫將光陰空過了;
反觀覺照學湯武,性存堯舜天理了;
一門深入悟愣嚴,六根清靜自在了;
善養此身任道立,通達無礙逍遙了;
三宮三關勤修煉,聚精會神百病了;
正氣內存邪難干,返璞歸真塵緣了!

貫通三教養真集 【後記】

  【後記】                                     覚明居士       《 貫通三教養真集 》 淺釋,經過近四個寒暑的潛心釋義,終於成書了!      在這數年時間裡,我幾乎每日與隱士養真子對話 …      由於 《養真集》 成書於近三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