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貫通三教養真集】第四十二篇:止

 第四十二篇:止

艮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人心之所不能靜者,皆欲牽之也!

夫人一身皆動,惟背不動。一身皆有欲,惟背無欲。故文王教人,當止心於背。

不獲其身者,忘我也!忘我,則生欲之根絕矣,是靜而止也!

不見其人者,是忘人也!忘人,則可欲之事泯矣,是動而止也!

試思民止邦畿,鳥止邱隅。夫物各有當止之所也,而況於人心乎?

程子曰:人心必有所止。無止,則隨物是聽,何所往而不妄也!

止有二義:一是安住於此而不遷也。一是斷絕乎是而不復也。二義相須,入道之方也!

 

白鬢老人曰:

不獲其身是無我,不見其人是無人。可以見文王當日,已有無我無人之垂教。豈必待佛入中國,而後有無我無人之論哉!

 


覺明淺釋四十二、止

    周易艮卦艮卦:象動靜不失其時,則其道光明。艮為山、為止、為靜…有說:將欲望之心靜止於背部,則忘掉了身體。即使走在庭院裡,亦不覺得有人的存在。

    人心之所以靜不下來,皆因有欲望的牽制呀!人一身都動,惟獨背部不動;一身都有欲望,惟獨背部沒有欲望。因此周文王教導人們,應當將欲望之心靜止於背。

    好像身體都不見了,是忘掉了我呀! 「忘我」,則產生欲望的根源即斷絕了,這就是「靜」並且「停止」的狀態呀!

    看不見別人,是因為忘掉了人呀!「忘人」,則產生欲望的事因也就消失了。這即是「動」中產生的「止」呀!

    我們試著思考:人民停止居住在城市鄉村或國境、疆域;鳥兒築巢止歇於山林樹叢或丘陵、角落。

    凡世間事物均各有應當停止的處所。何況於人心呢?

    程子(程穎)說:「人的心,一定要有所止。沒有止則被事物牽制,到那裡都沒有不妄想的。」

    「止」有兩層含義:一是心安住於此或當下而不遷移呀!一是將念頭斷絕在這裡而不重複呀!

    二種方法兼用,是進入道的良方啊!

 

白鬢老人說:

    看不見身體是無我;沒有見到人是無人。

    可見當年周文王已經有「無人無我」的教導,難道一定要等到佛教傳入中國,然後才有「無人無我」的教論呢?


覚明居士:

艮象動靜不失時,其道光明總相宜;

艮止於背謂忘我,行庭不見境無人;

人心難靜欲牽己,文王垂教止背成;

忘我生欲根源絕,靜如山嶽即止行;

忘人可欲事泯滅,動中得止心愈寧;

民止邦畿鳥丘隅,凡物皆有所止停;

人心不止隨物走,無處不妄苦伴臨;

適止安住當下好,止至念斷無復耘;

安住念斷須互補,無人無我佛道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貫通三教養真集 【後記】

  【後記】                                     覚明居士       《 貫通三教養真集 》 淺釋,經過近四個寒暑的潛心釋義,終於成書了!      在這數年時間裡,我幾乎每日與隱士養真子對話 …      由於 《養真集》 成書於近三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