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篇:仁
仁者人也。人而不仁,欲成真人,無有是處。
吾謂儒之所謂仁,即佛之所謂舍利,仙家之所謂金丹也。
心者仁之舍也!仁者心之主也!
但將此心打掃乾淨。隨覺元氣復來,四肢百骸,無不充暢。旋視萬物,同一自得之象。
故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為天地生生之理。
具於人心,謂之曰仁,取其能生故也!果核之實,亦謂之曰仁,亦取其能生故也。人何不將此生生之理,而存養於心哉!
吳臨川曰:仁者壽。
吾嘗持此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貌之厚重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溫和也、慈良也、寬宏也、厚重也、簡默也,皆仁之一端也,其壽也宜矣!
臨川論有仁之一端,而且能得壽。若併五者而俱有之,其壽之長也,不問而可知矣!
仁者樂山。夫山之為物也,亘古不遷。是凡物之有壽者,莫若山也。山能常靜,仁者常靜。靜則神凝氣結,精滿形固。豈有不壽者哉!
白鬢老人曰:
顏子問仁。孔子教之以克己復禮,行乾之道。令其一刀兩段,即禪家所謂頓教也!
仲弓問仁。孔子教之以居敬行恕,行坤之道。令其循序漸進,此禪家所謂漸教也!自闕里已用此義教人。又何待南能北秀,始有頓漸之殊哉。
☯覚明淺釋五十一、仁
仁就是慈愛眾生的人呀!人如果沒有一顆仁愛之心,要想成為如來真人,是絕對做不到的。
我(養真子)認為儒家所說的仁,也就是佛家所謂的舍利,道家的所謂金丹呀!
我們這顆心呀!是仁的房子呀!而這個仁呀,就是心的主人呀!
人只要將這顆心打掃得乾乾淨淨,隨之而來是元氣復歸,四肢百骸沒有一處不舒暢無比,健康快樂的!
再回頭來觀察:寰宇間萬事萬物,就像一體同化般沒有了分別!
因此說:一日戰勝或克去私欲,天理自然恢復。天理既已恢復,仁便在其中了,此即是天地間生生不息的理。將這理存於人心,便稱之為仁。
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仁能夠繁衍生息的緣故。所有植物結的果實,稱之為仁。就是由於它能夠繁衍生息的原因呀!我們為何不將這生生不息之理,而存養於自己的心呢?
吳臨川說:凡具備仁愛之心的人,必壽命長久。
我(養真子)常用這個標準觀察天下的人們:
凡是脾氣溫和的人長壽;本質慈悲善良的人長壽;氣量寬宏的人長壽;相貌敦厚的人長壽;言語簡默的人長壽。
總括脾氣溫和的、慈悲善良的、氣質寬宏的、相貌厚重的、言語簡默的,僅僅是仁的一方面呀,就能夠達到長壽!
臨川先生論述中,只要做到五仁中的一仁,就能達至健康長壽。如果這五仁都做到了,這人壽命的長短,不問便可曉而知了。
具備仁愛之心的人喜愛山,這是由於山雖然是物質,卻具有亙古不遷移的特質。縱觀大千世界物質的長壽,沒有超過山的。
山能夠常靜。具備仁人之心的智者,亦處於常靜之中。處靜則神凝氣結,精滿形固,哪有不長壽的道理!
白鬢老人說:
顏回向老師孔子問仁的意義。孔子教他用克己復禮(即能夠克制約束自己的私欲,真心誠意地實踐禮儀規範),奉行天之道,令他一刀兩段。即是禪宗所傳的頓教呀!
仲弓向老師孔子請教仁的含義,孔子教他居敬行恕,效仿大地之道。叫他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這也就是禪宗所傳的漸教呀!
就在闕里(指孔子教授學生的地方),孔子已經用克己復禮(頓教之法)和居敬行恕(漸教之法)的意義教授門生。哪裡還用等到南能(禪宗六祖慧能)和北秀(禪宗神秀大師),才開始有頓教和漸教的差別呢?
覚明居士:
道須德培固持恆,德一既久熟化仁;
仁者愛人敵安在?不仁絕難成真人;
儒家所謂仁精要,即佛舍利金剛靈;
亦如仙家金丹就,殊途同歸大道行;
心為吾人仁之宅,仁者我心主神明;
此心若然清靜了,元氣復歸藏肝魂;
四肢百骸無不暢,旋視萬物同一成;
克己復禮仁歸至,天地生生萬象形;
具於人心仁稱謂,取其繁衍生息勤;
物之結實果仁是,生生不息天理循;
若將此理存心養,仁者壽康當下擒;
溫和慈良寬宏壽,厚重簡默壽跟隨;
臨川所論仁者壽,此乃五仁之一情;
一仁康健尚能保,五仁齊備壽可盈;
仁者樂山亙古在,常靜氣結聚神凝;
精滿形固活當下,不壽之壽享康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